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雷神的座骑夔牛,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应龙与女魃两个居然在战争中发生感情,两人一时冲动,竟行了那男女之事,因此那女魃便失去法务,再不能回到天界,只好留在下界。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所居之处,常年无雨,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
在古代干旱是常有的事。在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上古时代,主要是望天收,因此祈雨祭祀成为一种重要活动。这就产生了一种典型的祭祀舞蹈,雩舞。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从甲骨文看,雩字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一个舞字,其造字特征是一个男人执牛尾在舞蹈,用舞蹈娱神求雨。这种“执牛尾”的舞蹈,在传说中葛天氏时代就有了,“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龙见而雩。”“谓四月昏,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雩祭以求雨也。”“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说的都是雩舞祭祀求雨的事。
这种求雨的舞蹈,夏朝很盛行。当时的农作物,稻谷要远多于小麦,因此对以稻谷为主要农作物的伊洛河流域的夏朝来说,干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夏代有两次很有名的大旱,一次发生在“太康失国”时期。这一时期,夏朝的君主太康耽于游乐,整天在伊洛河交汇处打猎,不理朝政,被东夷族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乘虚而入,篡夺了君位。这一时期发生了大旱,久旱不雨,河流干涸,禾苗枯死,因此就流传下来“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另一次大旱就是发生在夏桀时期的这一次大旱,伊河洛河都给旱干了。大旱在即,赤地千里,伊洛河干涸断流,旱灾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给民众生活带来了辛酸与痛苦,民不聊生,东夷部落蠢蠢欲动,商国和昆吾国也不安分,这让夏桀感到既恐惧,又无奈,祭祀赤帝或者旱魃求雨,祈求神灵护佑,早降甘霖,成了他的最大心思。
那时除了用牛羊猪作牺牲供神歆享以外,便是举行大型乐舞迎神娱神;那时的大型乐舞,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体,以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全方位的精神与身体的冲击来征服神灵的意志,以使其兴高采烈地为人类服务。自旱魃肆虐以来,夏桀不知占了多少卜,祭了多少次祖,办了多少次乐舞来迎神,结果都丝毫不见成效,到最后,这些虔诚的活动只剩下一种虚幻的意义了:给国人树立精神支柱,自己感动自己,在永不放弃的希望中生存下去!
任何一种文明,在初创时期,都是以整体控制的形式出现的。极度低下的生产力,集体生存的巨大压力,自然会产生出一种凌驾一切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神话力量。在这种可怕力量的保护和压制之下,个人对集体的义务成为首要。只有对集体绝对服从,才能换得对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集体的庇护和资源,政治上的首要特征便是部族统治和家族统治,在这种条件下,哪里还谈得上个人的权利呢?
国家意志,国家需要,大于一切,神灵的愉悦,神灵的赐福,是民众生存的基础,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向神灵为天下人求雨,是一种必须的选择,也是帝王必须要行的大道王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社会,也必须是在风调雨顺之际才可行的,如果到处田地龟裂,民不聊生,那大道是注定行不通的。
这雨来得不容易,这雨来的晚了一些,可是终于有雨了,天下苍生毕竟有救了,这个消息让整个夏朝的官员们,都感到很开心!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