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西游取经工程取得完美成功。/p
但是封舟的突然出现,却让一切出现了变数。/p
他在大唐和灵山之间,建立了一个占地万里的强盛国家,这个国家不但国富民强,而且注意引进东方先进的文化,同时建立了一个严谨的智学(科学)体系。/p
虽然这个国家强势的是道教,可佛门也占据了足够的份额。/p
曾经有诗人赞曰:“明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p
足以可见佛门的强势。/p
但是这一切却和灵山毫无关系。/p
大明朝的佛门寺院香火再旺盛,祭拜的人再多,信念再虔诚,祭拜的也是封舟这位佛陀。/p
祭拜的也是封舟传经,自证佛陀菩萨罗汉的诸多修士。/p
灵山丝毫感受不到,也享受不到。/p
如果是这样,世尊如来也就认了。/p
毕竟封舟乃是人间至尊,国家强势无匹,百姓富足向上,佛门势力不比灵山弱。/p
就算拼着分裂的危险,灵山佛门也未必干的过明朝佛门。/p
所以如来也只好咽下这口气。/p
但是唐僧师徒的不受控制,则让如来感到西天佛门与东土佛门分裂的危险。/p
那唐三藏本来是大唐十几万僧人里面选出的佛法最精湛的,若是他取经完成之后,由他如来佛祖敕封,给他们五人一个个证道果位,那么西天佛门对于东土大唐佛门的领导作用们就会进一步加深。/p
而观音菩萨在里面的参与程度,使得东土大唐的佛门,几乎就在西天灵山的掌控之下。/p
但是因为迦叶阿难的索要人事,导致的师徒五人看到无字真经而自证成佛,造成了灵山对东土佛门的掌控力渐弱。/p
尽管唐三藏的本体是世尊如来释迦摩尼的嫡子罗睺罗,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p
牵扯到理念之争,牵扯到权力之争,父子血脉联系简直不值一提。/p
古往今来,因为理念和权力之争,父子相残的戏码络绎不绝。/p
唐三藏的结拜大哥,便是弑兄杀弟囚父上位的好榜样。/p
尤其是大雄宝殿之上,面对佛祖淡化“索要人事”的话语,这罗睺罗直接一句“我等无人事,你传真经否?”,将东西佛门的裂痕直面在诸佛诸菩萨诸罗汉面前。/p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迦叶阿难两位尊者,此刻正在灵山旁边的五行山下被压着呢。/p
而这两位的师父,正是世尊如来!/p
因此这个消息传遍三界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西游取经的虎头蛇尾,最大的责任人便是世尊如来。/p
至于阿修罗界的万佛之祖阿弥陀佛会怎么想?/p
他当然会无动于衷啦。/p
因为无论是中土佛界西天佛界,还是大明佛界,虔诚拜佛的人都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p
所以世尊如来的负荆请罪,他丝毫不会在意。/p
他就是看到这一点,才会向阿弥陀佛请罪的。/p
对于政客如来的种种应对,燃灯和弥勒自然无话可说。毕竟如来才是佛祖,才是世尊,他们虽然一个是过去佛,一个是未来佛,但是都对现在佛并没有什么约束力。/p
弥勒佛看着消失世尊如来消失在菩提树下,突然一叹,做了一个偈语道:/p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p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p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p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p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p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p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p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