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说的这段比较特别,特别在哪儿呢?特别有意思,说的是什么事呢?说的是和砷和刘墉刘罗锅的事。
有的人说你说的这个没意思,我都听过,你看那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王刚演的和砷,李保田演的刘墉。还有人说,我听过张寿臣、刘宝瑞那个长篇单口相声《君臣斗》,那里面该有的都有。
《君臣斗》以前不叫《君臣斗》,叫《满汉斗》,因为和砷是满族人,刘墉是汉族人。我今儿给大伙说这段《满汉斗》,我敢担保你根本就没听过。什么事呢?咱们先说这和砷,和砷的出身很多朋友都知道,长得很漂亮,美男子,很得乾隆宠爱。可他刚开始进皇宫上班的时候也得从基层干起,他干嘛呢?他是乾隆身边的带刀侍卫。每天晚上八点多钟出来,凌晨三点钟回去,干嘛?在故宫里面巡逻,带刀侍卫嘛,这边挎着刀,那边提个灯笼,这灯笼里头是一截蜡,这蜡烧到天亮的时候,就烧成个蜡头了。
他每天晚上都是一整根蜡在灯笼里,回去时候变个蜡头,时间长了,满朝文武就笑话和砷,给他起外号,什么外号呢?蜡头,和蜡头。你听“蜡头”这两字,谁听了都不高兴,为什么?咱有时候说人家,“蜡头不高了”,唉,意思就是都没活头了,所以和砷很不满意。但不满意归不满意,当时他也没说啥,因为他当时没有身居高位,也没那么大的权力。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砷眼看快五十了,权倾朝野,为什么呢?大清的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主持,和砷都干过,甚至还同时兼教育部长、文化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这时候大清没有谁权力比他更大的了。此时,有些文武大臣底下说,和蜡头怎么着,和砷就不高兴了,他觉得这对他的名誉是很大的损害。可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你要没有个新称号,别人还接着叫这个。和砷就琢磨,怎么给我自己起个响亮的称号,取代“蜡头”这俩字。谁能起好这名字呢?他把满朝文武都琢磨了一遍,刘墉刘大人学问大啊。
和砷就找到刘墉,“刘大人啊,有个事求你,你也知道我原来这外号,你老早就知道,蜡头嘛,不好听,能不能给我起个响亮、好听、意味深长的外号?”
刘墉眼珠转了转,琢磨来琢磨去,说:“行,和大人。我来给你起一个。我可听说您最近要办五十大寿?”
“是啊!”
“做寿的时候有句祝福语,你知道不?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上边是个海,下边是个山。我就给您起个雅号,您叫海山居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