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章 第十五章(1 / 2)

她在数年前来过一次江都,因此对这里的一切都并不感到陌生。

只不过经历过孙策的洗礼后,当地士族凋零。但陈登在这里经营数年,一面提拔寒门子,一面养耆育孤,令那些家族覆灭的孤儿读书识字,待到他们成年之后,就又多了一批小吏。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即使是现在,广陵郡的粮税也没能完全恢复过来——没有足够多的基层官吏,就无法与广陵郡的每一个村庄建立足够的联系,自然也就无法征收到足额的粮税。

现下江都城内尚算安定,她带了骑兵进城时,还受到了热烈欢迎。

但进了郡守府后,陈登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你带来了多少兵?”

“骑兵一千,另有驮马千匹,后面尚有六千兵卒,由太史子义领着,此时应当已至下邳!”她说道,“阿兄勿忧——”

“我不是担心你带来的兵太少,”陈登看起来似乎有点苦恼。

“……那是嫌我带来的兵太多了?”

“……那也不是。”他摸摸胡子,“算了,先用酒宴,然后再说吧。”

江都离长江入海口很近,因此水产资源堪称得天独厚,她当初来广陵时,一日三餐有鱼有虾,想想还挺怀念的,尤其是这里可以吃到海水鱼的鱼脍,这就很厉害!

“阿兄,有鱼脍吗?”她跟着准备进主室时,随口问了一句。

……陈登突然一个急刹车,脚步就停下了。

给她吓了一跳。

她这位阿兄转过身瞪了她一眼。

“都督青州这么久了,还是这么不会说话!”

……身后的张辽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陆悬鱼自青州带过来的军队对于陈登来说是把双刃剑。

现在北有袁术,南有孙策,西面的刘表态度不明,眼看着这场围殴袁术的战争就要变成诸侯攻城略地的战场,而关羽又收缩兵力,放弃了大片土地,将主力放在了合围寿春上。

在这样的形势下,陆悬鱼能带一支精锐兵马过来,对战局自然是极有利的。

但这七千余人每天的粮食消耗是个惊人的数字,她来了广陵,压力自然也放在了陈登身上。

他需要安顿流民,需要建立起粮道为关羽运粮,还需要供给陆廉的军队粮草。

这些事都压在了广陵一郡身上,即使他在这二年里已经竭尽全力地开荒种田,兴修水利,又尽力地在江都城的每一座粮仓里都塞满了粮食。

但战争的消耗是惊人的,尤其是在淮南这种根本无法征收粮食的地区打仗,消耗立刻翻倍。

“二将军想与主公合围,困死寿春,”他端着陶杯,叹了一口气,“若不能在数月间攻破袁术,徐州存粮将尽矣!”

徐州存粮也不是只有广陵这一处,她想,况且即使是在广陵,要是能狠下心殴打一圈世家豪族,那肯定还是能吐出粮食的。

但这个建议不太友善,尤其不能对着出身阀阅世家的陈登说。她一边在心里嘟嘟囔囔,一边喝了一口杯中的……

“阿兄!我远道而来,解此危难!如何连一壶浊酒也没有!”

阿兄发出了一声冷笑,“粮食都不够吃!喝什么酒!自我到广陵以来,就把酒禁了!”

尽管江北的广陵在太守陈登的严令下禁绝了酿私酒之事,但对于民间来说,喝酒是一件很难完全禁绝的事。

这时代的娱乐太少,中下层百姓的乐趣就尤其少,酒精绝对算是其中的上上佳品,因此吴郡的商贾时常偷偷贩酒渡江来卖,甚至连郡守府内也有人会花钱买几瓮藏下。

但陆悬鱼现在的确是喝不到酒的。

江北广陵禁了酿酒,江南吴郡禁了私人船舶。

小至轻舟,中至艨艟,大至货船,都被孙策征用了,江面上再也见不到一艘闲适的渔船,取而代之的是杀气腾腾的吴郡士兵。

孙策站在船头,看乳白色波浪在他脚下分开,再滔滔东去。

当他还是袁术麾下一名微不足道的校尉时,河北岸的山川树木,城池村庄,都是他极为熟悉的。他曾经领了袁术的兵来这里救援“五雷贤师”,那是与陆廉第一次碰面,他那时便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他们早晚还得再来一场。

……或许是很多场。

江中矗立着一块礁石,周围水流便立刻变得湍急起来,这只楼船也微微地晃动了一下,又一下。

“你看那块礁石,”孙策伸出手去,虚指了指,“它真是好极了。”

身后的将领们有些摸不到头脑,互相看了一眼,程普与孙坚相厚,因此十分直率地发问了。

“它立在那里,令往来行船多有不便,将军为何要夸它?”

“江上行船,若是一路顺风顺水,猛然遇了暗礁,才是不便,”孙策笑道,“它就那么立在那里,倒让船家十分警醒,小心避开,如何不该夸?”

这位青年将军转过身来,望向了自己这些亲信。

那张秀丽的脸上,笑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凶狠与战意,但其中又交织了慎重,因而江风传来的话语声也变得一字一句。

“我若欲袭关羽,须先在此处置一礁石,阻挡陆廉援军才是。”他那双乌黑的眼睛慢慢扫过部属们的面庞,“历阳城虽残破,但若我在此修建营寨,一心只防守,不出击,仍可阻断江陵粮道,到时陆廉必定将兵马滞留于此!但——谁愿意为我做这块礁石?”

意识到孙策言语中的不祥意味之后,这群跟随孙坚一路而来的老将立刻争先恐后地站了出来!

“将军!我可去!”

“程公年长,当伴将军左右,如何能临此险境!不如我去!”

“将军!休听他们争执,我愿去!”

在父亲留给他的所有遗产中,这些武将是孙策最为看重的那部分。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勇武善战,而且对他有绝对的忠诚,因此无论用哪一个人作了这块“礁石”,都是孙策不愿见到的。

但他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认识十分清醒,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是拥有这许多战船,在长江两岸可以快速来回,打关羽或是陆廉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不善于同北方兵马打持久战,尤其是在平原上同骑兵决战。

他必须想一个办法,将陆廉与关羽隔绝开,正如同这块礁石分开流水一般,而后他才能从容下手。

似乎是看出孙策在想什么,最后一个站出来的是位八尺高的北方大汉。

“将军何不用我去?”

“公义?”

韩当膂力过人,在这群武将之中也是以勇武闻名的,但他的重点不在于此,“将军若不放心,与我几匹良马便是。”

孙策那张年轻的脸一瞬间便亮了起来。

他自横江下船,一路向北奔赴合肥,二百余里的路程至少也需要五日才能赶到城下,但若是陆廉猜破了他的意图,轻骑兵只要两天便能从江都跑到合肥!

而在合肥这一片平原上,他的步兵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陆廉这支骑兵!

“义公擅弓马,我如何却忘了!若是你去,定然能够安然返还!”孙策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给你两千士兵,你可能守足十五日?”

韩当略想了想,“将军只要十五日就够了么?”

若是攻不破城池,孙策又当如何?

自古艰难不过撤军,尤其是被一支骑兵围追堵截的兵马想要撤军,更是艰难险恶。

韩当这样问并非轻视孙策,只是思虑周全,因而孙策也认真地想了想。

与其他的将军不同,陆廉是个女子。

而且是个很有些软心肠的女子。

这样的一位统帅,他想要绊住她的脚是不难的。

想到这里时,孙策心中就生出了一个主意。

“若是能守住二十日,就算我攻不破合肥,也能从容而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