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皇太极决定出兵之时,王海也正在翻阅辽东水师提督毛文龙的奏章,上面先是对圣上封官的感恩戴德,又对皇上的独到眼光一阵猛吹,最后提出要军饷,要被服,要支援,要装备,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证对后金进行“惨无人道”的敌后三光政策,每年至少大搞三次,小搞数十次。当然出战人数不详,时间要自由把控。
毛文龙,浙江人,少时不喜读书,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后出走投奔叔父,袭其职为百户。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练兵游击,率兵两百攻破后金镇江(今辽宁丹东东北九莲城)。登莱巡抚袁可立在皮岛(今朝鲜椴岛一带)设置东江镇时,任命毛文龙为副总兵,加授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剑,加封左都督,势力不断扩大。
说起毛文龙,就不得不提到袁可立。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诰''五世恩荣“之赏。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曾策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
袁可立未出,金人陷沈阳陷辽阳又陷广宁,京师戒严,朝野震动。袁可立出镇,修战舰练强兵联诸岛收辽南,策反降将,主动出击,退敌于千里之外。狡虏蜷伏一隅,三年不敢动。上兵伐谋,良将不战。袁可立之战,贵在主战,贵在不战养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而以战止战。舳舻列阵,奴酋胆寒。
王海当然深知明军将领爱吹牛的毛病,打死一个敌人就敢喊出斩敌数百的大捷来。不过此时边关众将只敢拒城死守,敢于主动出击的毛文龙还是头一个。自然要树为典型,大肆宣传。
军饷是一定要给的,支援也是一定要有的。皮岛上大多是不愿归顺后金的关外汉民,他们都与后金有着血海深仇,努尔哈赤在关外大肆屠杀汉民百姓,动不动就整个村子杀光。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三《附记辽事》中的记载:“初,清之破辽东也,恐民贫思乱,先拘贫民杀尽,号曰‘杀穷鬼’;又二年,恐民富聚众致乱,复尽杀之,号曰‘杀富户’。既屠二次,辽人遂空。”
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打着“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口号,实际上是兵临城下玉石俱焚,屠杀汉人掠夺为奴,他是以血腥残暴著名于史册的,开启了后金屠城的杀戮模式,攻取开原,城内约十余万人,不论男女老幼,皆被屠杀,侥幸逃过一死的,只有千余人。努尔哈齐攻下铁岭后变为无人居住的废墟。攻沈阳城,杀死明兵及部分百姓达七万余人。还将汉民农田以所谓“无主之田”为名,加以没收,分给八旗官兵。剥夺汉人田地,汉人的命运只有当奴隶。
所以活下来的汉民缺吃少穿也要加入辽东唯一敢于杀鞑子的东江军。只凭着一腔热血跟敌人拼命,若是把他们武装起来,粮饷充足,不需要上峰下令督促,自己都要冲上去报仇雪恨。
皮岛只不过是一个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岛,孤悬海外。位于辽东半岛东北侧,接近鸭绿江入海口处,距离后金的早期都城赫图阿拉非常近。比起辽西走廊的关宁军,皮岛东江军更能威胁后金集团的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