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可能发现读着读着,为什么和想象中的悬疑文不一样,按照大众的套路,不是应该用聊斋中的鬼当做现实中的金手指吗?或者说当做武器,对现实麻烦产生对抗,形成爽点,明明有女鬼可以用,可是主角一次次在现实中都是险象环生,似乎没啥用处。
但是我这个道具师在设定中就是现实和虚幻的结合,是写的道具师,主角能从聊斋中拿到的也仅仅是道具,即使像绣花鞋这样的,也仅仅是人形道具,或者是群演。
绣花鞋不能拿来对抗,如果按照聊斋中的设定,绣花鞋在现实中几乎是无敌的,因为现实没有鬼,这就造成了失衡,主角就是一路打怪,没有任何困难。
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实和虚幻是两码事,既然是基于现实来写,那么注定被限制在条条框框里面,但是这样相对真实。
聊斋的作用其实是现实的影射,是案情的体现,可以说进入聊斋是为了破解案情,那么也可以说现实社会也是一部聊斋,而我的意思是从现实中挖掘聊斋的因素,达到对应的效果,让人看完说句,哦,原来是这样。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或者说各人有各人的观点,我充分尊重大家的想法,但是这本书有底线,碰线了就会被屏蔽,实属无奈,或许下本书我会以游戏,以平行世界,或者末世,灵气复苏这类作为背景来写鬼,但是这里真的不行。
后面我会加爽点就去,让大家不觉得主角太憋屈就是了,也可以让你们觉得有,但是我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想,不过大方向是不能变的,容易写崩。
我还是想把道具师玩起来,整文围绕剧组,道具,自己相关周边的人,或者事来写,还是那句话,恐怖不一定是鬼才能造成的,看一个灭一个,就成了升级打怪文了,到时候弄得不伦不类,反而不好。
关于主角得到聊斋的这本书的由来,后面你们会慢慢知道,为什么聊斋每次都能预知主角将要遇到的事情,后面也会交代。
这本书是以一个大案件附加诸多小案件来作为主线的,而聊斋副本作为辅线,起到引导启发和辅助主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