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南宋极品败家子> 第八百六十一章 骑兵先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六十一章 骑兵先行(2 / 2)

为了收复中原、为了大宋的百年大计,大家都在为此努力。赵扩那边已经到达睢州。

赵扩骑在睢州城的大街上,看着空荡荡的街,发出一阵质问:

“睢州城不可能住的全是金人吧?怎么一个人都没有,住在这里的宋人呢?难道那些宋人也怕我们?”

在赵扩身边的高官不少,多数是文官,杨阳和关天培两人,也只能在后面跟着。赵扩的话说完,郑伦接道:

“皇上,战乱时期,百姓怕兵祸很正常,并非是对我军有什么意见。只要多做宣传、解释,百姓会理解我们的。要不了多久,那些逃战乱的百姓就会回来。”

郑伦能考上状元,绝对不是个草包,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年过半百、身体十分硬朗的老文官说:

“郑大人说得是,我军不但要攻城,还得攻心。朝廷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要让金国的百姓都了解,我们是在为天下百姓而战,绝对不会迫害百姓。”

这个老文官叫周纶,他有个很不得了的老爹,他老爹是周必大。赵扩亲征,不时有从京城送来的奏折,他同样要处理政事。这些官员,相当于他的秘书。

赵扩觉得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看了郑伦和周纶两人一眼,对郑伦说:

“这事就交给郑伦爱卿去处理,多做宣传,让金国的百姓理解我们。”

“臣遵旨,”郑伦高兴了。他们现在留在赵扩身边并不怎么好,现在是武将的天下,他们只能动动笔和嘴,很难得到重用。能负责搞宣传工作,这个机会非常难得,郑伦说做就做:

“城内没多少人,城外的人应该不少。臣这就去寻人,给他们说清楚。”

郑伦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不提,赵扩来到主营,盯着桌上的地图看了一会:

“我们前方还有毫州、曹州两地,收复了那两地才到汴京。看这样子,他们应该得到我们来攻的消息,这睢州的兵马也不战撤走,那两州的兵马怕是也不会留在那里等我们攻。这些兵马会撤到哪里去?我军去汴京后,那里的兵马会不会撤退?”

这些金军也不傻,只有两三千人,面对他们那么多的兵马,管不了朝廷会不会降罪,先行撤退。他们仅消灭了三千人,这睢州的守将已经逃走。赵扩虽派人去追了,能不能追到很难说。赵扩的话说完,关天培说:

“皇上,汴京现在是金国的陪都,也是南京路的治所。金军现在再缺兵,在那里应该也有不少的兵马。睢州的兵马应该撤到那里去了,那里的兵马不可能再撤。”

赵扩想得很美好,想不战而收复汴京。七十多年前,他赵氏一大批祖宗和许多官员,在那里被俘,受不尽的屈辱,差点连江山都丢了。虽然金国的京城不在那里,要是能不战而收复汴京,比大战后收复更爽,对金国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这样的想法破灭,他只好面对现实:

“不撤也没什么,到时候子健那里的兵马去了,我军有近十万大军,他们就算将南京路的所有兵马集中起来,也难与我军抗衡。”

一些将领对望一眼,对赵扩的想法不怎么感冒,张子平说:

“他们的守军多了,我军攻城的难度将会增加。皇上,可派骑兵先行,看能不能堵住他们逃离。能早点消灭一部分,能为我军攻城时减轻一些负担。”

“张将军说得不错,”四厢军中的高级将领李峥说:

“他们这些城中的守军都不多,没必要等大军一起出发。可派骑兵先行,尽量不让他们逃离。”

赵扩多少也懂些军事,点点头正要同意,外面进来两个禁卫兵,一个年青禁卫兵递上一封信:

“皇上,这是皇后娘娘写的密奏。”

赵扩有些好奇,从梅晓义手中接过信。大家也很好奇,宋朝有规定,后宫不得干政。韩可云究竟写的什么密奏,不远千里让人送来?

大家很快看到赵扩的脸色不对劲了,只见赵扩的脸变成怒红色,突然“啪”一板拍在案桌上,怒声说:

“现在没有任何事情,比收复中原更重要了。有些人竟敢破坏如此重要之事,其罪当诛。来人,笔墨伺候。”

大家吓了一跳,竟有人想破坏收复中原?这是哪个不长脑袋的人才能想出的事情?韩侂胄已经回京,在坐官职最大的是个身材修长、相貌颇为严肃的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叫司马然,任参知政事。他问:

“皇上,是谁如此大胆,要破坏收复中原的大事?”

现在笔墨还未拿来,赵扩说:

“史弥远那帮小人,不干正事,整天就想着结党营私、陷害忠良。这种人,不配为我大宋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