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了笑,赵丹要是没大事做,一定会留在这里开会:
“她们去劝降那些俘兵了,现在我军已经完成全歼金军的重任,正是出击收复中原的好机会,我们就不耽搁时间了。”
韩?说完,外面的人搬来一块很大的黑板。这东西对于那些投过来的金将也不陌生。韩?搞的黑板已经流传到金国去了,不少城池仿宋城,在城门口搞了两块黑板,于官于民都很方便。
在这里的百多人,全是些高官和重要将领,这些是韩?昨天吩咐的,今天召开战略会议,重要的将领必须赶到。见大家已经到齐,韩?没再耽搁时间:
“我军现在在两淮、襄樊这三地,大概有三十二万二千人。这其中包括了目前所有投我大宋的金兵,以及受伤较轻的士兵。这么多兵马,要是合成一路进攻,一是进展太慢,二是容易为敌军所乘。我军攻这边,他们说不定聚集兵马后,会选择攻另一边。我认为,可兵分三路进攻。”
韩?说到这里,用石灰石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地名,画了一幅简单的路线图:
“左路由毕大帅带领,与均州、金州兵马一起攻邓州、再攻河东南路。中路由我带领,先攻下南京路。右路由宁将军带领,先攻下山东东路,再与我军合攻山东西路。后勤保障,由辛大人全权负责。这是我们今年最基本的计划,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韩?在这里没有空等老婆,与毕再遇和众将一直在聊下一步的战略。但新来的将领不知道,他的话说完,引起一些议论声。老将陶治安站起来:
“要是能将这四路攻下,中原已收复一半多了。如此大的地盘,金兵会让我们如此顺利收复吗?”
韩?知道陶治安的意思,认为他提的要求太高了些,笑着说:
“这一年多来,金军已经被我军消灭了至少六十万人。我们就打算金军还有六十万,这六十万要守那么多地方,一时他们不可能招集到这些地方来对付我们。我们去进攻时,可以分兵攻击,抢占时间。
我已经从一些投过来的将领那里了解,他们这两年为了对付我们,已将这几路的兵马几乎掏空了。就算能聚一些兵马,想来也聚不了多少。我对大家的要求是能战则战,实在遇到对方的兵力太多,啃不下时,就必须要防守。左中右三路,我们可以相互支援,问题应该不大。”
安丰战败的消息,可能才传到燕京。蔡州的消息,绝对不可能如此快传到。金国就算派兵,也不可能快得过他们。他们就在边界,有两路军,现在就可以踏上征程。陶治安的问题刚解决,童安业问:
“右边军为何要选宁将军为帅?曹大帅、郑大帅他们经验丰富,远在宁将军之上,为何不选他们?”
军人的脾气直爽,韩?一点不见怪:
“几位大帅的经验的确在宁将军之上,但他们对我军现在的战斗方法并不熟悉。我军现在的战斗方法很不错,所以伤亡才会如此低。这种战斗方法很成功,我想右路那边也用这种打法,所以才用宁将军为右路主帅。”
韩?说得比较含蓄,只是基本将他想的意思表达出来。曹昆和郑照然这些人,用传统打法肯定没问题,比如攻城。攻城除了远程射击,攻城门、用攻城梯爬到城楼上攻击等等。韩?攻城从来不用攻城梯。这些老套的打法,就算能攻下城池,自身的损失也非常大。毕再遇发声支援:
“韩大帅说得不错,说实话,我们以前的那种打法已经落伍了。我很想学韩大帅的打法,我没必要为帅,韩大帅可请一位熟知你那种打法的人来为帅,我可为副手。”
韩?知道毕再遇是在帮他,这样一说感觉有点帮倒忙,暗自苦笑:
“谁为帅谁为将,我们没必要计较这些。我们不但要打胜,还要最大化减少损失。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我大宋。”
“我支持韩大帅的任命,”曹昆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参预到收复中原的战斗中来,什么将帅这些从来没考虑过。若是皇上回京,臣要向皇上请命。无论在哪一路为将,臣一定绝对服从安排,只希望能为收复中原尽一份力。”
曹昆说完,跪在赵扩面前。郑照然也出列,朝赵扩跪下:
“曹将军说得是,臣的心愿和他一样。收复中原是我们几辈人的梦想了,如今梦想就快实现。臣就算为兵,也要和大家一起为收复中原出把力。”
曹昆两人的表现,赵扩很满意,将两人劝起:
“两位爱卿不用回京,朕也不回去。我们一起去收复中原、合并金国。”
韩?脑袋有些痛,赵丹昨天还吩咐他,将赵扩轰走,省得赵扩在这里,大家都得不到自由。老婆交待的事不能不做,他说:
“父皇,我大宋除了打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处理。只是百姓的事,就不知有多少。还有官员,现在正是我大宋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监管好那些官员。否则民心一旦失去,打多少仗都补不回来。”
韩侂胄附合:“子健说得是,今年又要要科举和武举。皇上如果不回京,有些事情那些大臣也不方便处理。”
赵扩也头痛了,政事年年干,哪有收复中原的功劳大?他想到一个说词:
“京里事多,韩爱卿可回京帮忙处理政事。一应大事,你们实在决断不了的,可找父皇处理。汴京是我大宋之根,已丢失了数十年,朕从小就想将其收复。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岂能放过?回京的事,待朕收复了汴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