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普特斯曼伯爷都带了些什么人来呢?
时间:五天前,地点:上海吴淞口外。
来自巴达维亚的武装商船布鲁克.哈文号的船艏犁开一道雪白的浪花,笔直的朝着吴淞江的入口处驶去。
甲板上站满了各种肤色的水手,他们或是在桅杆上爬上爬下,在大副巴斯滕的大声呼喊中,收起一部分船帆,或是倚着船舷甲板,眺望着不远处的陆地——
那里就是丝绸、瓷器、茶叶的产地,也是整个东亚最富饶的地区。
据说在那处河口附近,有一座商业大都市正在兴建中,将来这座商业都市会成为联合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的营运中心。
也许今后大家就不用在热得要死、而且很容易染上致命的疟疾、或别的什么热带疾病的巴达维亚长住了,而是可以搬到这处气候凉爽,物产也非常富饶的土地上居住。
所以船上的水手们这个时候的兴致都很高,一些没有值班的水手还冲着远处的炮台用力挥舞着臂膀,还大声欢呼。
所谓的吴淞江,其实就是后世的苏州河加上黄浦江下游这段,在明朝的时候都叫吴淞江。吴淞江往西直通苏州,连接着大运河,往东则汇入滔滔长江口,直通茫茫大东海。
而且吴淞江和江南地区的大部分内河一样,通航能力极强!这个时代可以造出的船只,无论是江船还是海船,都可以在吴淞江上来去自如。
另外,所谓的江南水乡,其实也可以称为江南水网。大大小小的河流就好象一张网,覆盖在江南大地之上。而吴淞江、黄浦江这些江南地方上的中等江河,又把江南的水网和大海、大江联通在了一起。
在铁路没有出现的年代中,江南的水网大概就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渠道了。
与此同时,这片被水网覆盖的土地又极为富饶,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还是丝绸之乡、棉布之乡、茶叶之乡,而且还出产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其实早就出现在这片热土之上了。
巴达维亚总督范.迪门和刚刚辞去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分舰队提督工作的汉斯.普特斯曼站在船尾甲板上,一人一个单筒望远镜,正在观察吴淞口的炮台。
吴淞口的炮台一共有两座,一座位于吴淞江的西岸,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浦西”,称为吴淞炮台。另一座位于吴淞江的东岸,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浦东”,称为宝山炮台。
明朝的宝山在浦东,因为宝山千户所设在浦东,在后世的高桥镇一带。
另外,明朝的宝山也不属于上海县,甚至不属于松江府,而是属于苏州府。所以在明朝的时候,是有苏州宝山人和苏州浦东人的。
不过现在的苏州宝山所和苏州吴淞江所(宝山所对面)都不属于苏州府,也不属于镇海卫(设在苏州府境内)管辖,而是和上海县的吴淞江以北部分一起划给了海军提督衙门和上海市舶司衙门,成为了上海商埠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