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清现在还有一个立功抬旗制度……张小旗现在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抬入满八旗。只有抬入了满八旗,才能成为真正的满人啊!
想到这里,正在督促几个朝鲜包衣冲锋的张小旗又来了点尽头,吼了一嗓子道:“他n的,都没吃饭吗?就是没吃饭,也得给老子把吃奶的力气使出来!干得好了,老子回头再替你们争取一个上阵杀敌的好机会.有了机会,才有可能立功抬旗,好好活他一场!”
马上就有人附和了起来。
“好好干,加把劲,抬了旗才能活啊!”
“对,一定要抬旗!”
不想抬旗的包衣,绝对不是一个好包衣!
而且,随着八乘八旗的出现,非满洲八旗的八旗正丁都在贬值,包衣奴才当然就更苦了。如果不赶快晋升,下一场饥荒当中,就可能全家饿毙!
离城墙还剩五里的时候,四千蒙古弓骑兵超过楯车阵列、开始策马小跑,没有办法呀,明军的大炮射程太远,生生地把以前一里宽的战场拉到十里的长度,由此,大大增加了清军攻城的难度。
高杰可能已经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托大,见到清军进攻大队逼近到五里,即令城头上的120mm长管炮率先开炮。
一枚枚,实心铁弹,呼啸着向清军攻城队伍砸去。有的炮弹、打的巧了,清军的攻城队伍就从前到后出现一条血肉胡同,而打的不巧的炮弹,实心弹就没有任何效果地一头扎入了地下,草原的地面是比较松软的。
蒙古弓骑兵见明军城头上城头上开炮,立刻一分为二,向着两翼奔去,这样就可以避开正面密集的炮弹,保存更多有生力量。
蒙古人骑马射箭都是很厉害的,不会骑马射箭的肯定不是蒙古人吧?当然蒙古弓骑兵从质量上来说,肯定不如八旗,但胜在人多啊!八旗精兵,都是能下马肉搏,上马冲击,骑上马可以射箭,也可以下马射箭的,每个人都是相当勇武的战士。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个人素质那都是钢钢地。
高杰站在城墙上,看着战场中间、密密麻麻的清军在战场上奔跑着,心里也是直打鼓,尼玛,这不得有三万人马啊,宣府北四城里总共也才有三万多守军(他是带着一满员师进入定北四城的。加上此城原有人马,总计就有了三万多)。
但是这三万多守军,也不可能全来北墙,那三面城墙,每一面至少都得留个几千人吧,并且三万人都上北墙,也站不下啊!而清兵至少有三万人之多,这还仅仅是攻击北门的清军,若是再有一个三万攻击东门,那可就不妙喽!
高杰与邢夫人,此时心里那个忐忑、那个不安啊!
而多尔衮此时什么感觉呢?他也在忐忑,这可是三万多我大清的旗兵啊,高杰不要再有什么隐藏实力的阴招什么的啊!这三万多人,今天若是又被全灭了,那对我大清的士气打击,可就太大了!
实际上,多尔衮还真有让多铎再从东面的两座城池出兵三万攻击宣府北四城东门的预案,但是我大清毕竟人口少,能不上还是不要上了吧。
人口少,伤不起啊!
正因为不想打决战,多尔衮才拿出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口粮充军粮,在大明兴武二年十一月的大明秋收之际后,拉出整整18万大兵——这种规模的出兵,再加上至少两个月的征战,消耗的物资特别是粮食草料相对于我大清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