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仅仅是我大清腹心部的旗,如果再算上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昭乌达盟等四个外藩蒙古的盟所属的札萨克旗算进去,如今我大清的旗就有了多达六十四个旗,不仅如此,他们还有由老毛子屠格涅夫亲王领导的8000哥萨克八旗骑兵。
这六十四个旗(不含哥萨克八旗),又分别隶属于八个满洲旗主贝勒和四个蒙古盟长。而这八旗主、四盟长和下面的三十二个固山额真、三十二个札萨克,以及各级章京,共同够成了一张大网,将多达数十万户的满、蒙、汉、鲜等各族军民,全部囊括在内。
形成了“大汗—旗主(盟长)—额真(札萨克)—各级章京—旗丁—包衣奴才—奴才的奴才”这样一个相对比较严密的等级体系。
而这个等级体系还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向上流动的——理论上,最低级的奴才的奴才可以献粮投旗,成为一名光荣的包衣奴才,然后就可以获得军功晋升的机会。旗主贝勒和入八分王公这样的级别是上不去的,各旗的额真、札萨克也不大可能当上,但是各级章京还是比较容易得到的。
除了形成一个军功上升的等级体系之外,我大清六十四旗现在还形成了一个军政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
除了一些生活在群山密林当中的野生女真或其他各族的“野人”,还没有被搜出来编入诸旗之外,整个我大清土之中,包括刚刚被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占据的朝鲜半岛西北部地方(平安道),全部在这张“六十四旗大网”的覆盖之下。
而居于六十四旗之上的大汗朱慈烺和诸议政贝勒,则可以通过这张大网,将我大清的国力充分的挤压出来,投入到对大明帝国的战争当中去。
相比之下,也许统治着一亿五千万人民(更加精确一点的数字是没有人知道的)的朱慈烺,现在就没有办法将大明的国力都挤出来,用于灭亡我大清的战争。否则的话,我大清国早就被明军踩平了。
现在的朱慈烺非但没有能力挤出全部国力去对付我大清,反而因为没完没了的灾年,去解决北方、西北方灾区人民的吃饭问题,才是他的头等大事——大明如今可没有我大清这样高压而且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饥荒,接着就该是大起义了。
到时候朱慈烺又会和崇祯一样,陷入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和恶性循环之中——当起义的农民变成流寇之后,就会冲向农业生产尚可的地区,摧毁那里的生产,裹挟原本可以养活自己的农夫!
而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会因此被不断放大,直到摧毁整个国家。
而要在连续十七个灾年当中,为多达两亿的人口觅到足够果腹的口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朱慈烺的敌人朱慈烺在面对灾害的时候就有利的多了。
因为旗丁之下的包衣和包衣之下的奴隶,都是可以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在粮食产出不够的情况下,饿死一部分会说话的牲口,把粮食省下来给主子就行了。
而我大清毕竟还有黑土地,气候也比中原、西北要湿润。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粮食的大量减产,但是绝收却不容易出现。
所以我大清总是可以通过牺牲一部分老弱包衣和奴隶以度过灾年!至于生产人口不足了怎么办?再去抢一点来就是了!
在即将过去的兴开元年,我大清不但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丰年,而且还从朝鲜抢到了大量的人口——光是被多尔衮兄弟带回来的朝鲜人口就有二三十万!
另外,还有几十万朝鲜人口生活在被我大清统治的朝鲜平安道的民众(奴隶),也可以是我大清的生产资料。
有了这些本钱,多尔衮这个大汗的腰杆子,终于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