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又画出了一张图纸来,让李宝其明天上午找龙江工业区的玻璃工厂,用无色玻璃吹几十个图纸上画的那种纺锤状玻璃容器,并且还要李宝其找来各种竹子,制成竹丝、并进行碳化处理。
第二天上午,朱慈烺带着李宝其和他的徒弟以及制备好的各种零件,来到了军械学院,要求工匠抓紧制作了500块长方体状的铁块。
中午时分,朱慈烺清点着各种零件,都备齐全了,这才命令朱纯杰派来的六名锦衣卫护送李宝其的两个徒弟带了五千两银子,前往雷州半岛,寻找发生雷击次数较多的山顶。
两辆马车,四个车夫,轮流驾驶,除必要的吃喝拉撒,其余时间皆在车上,沿途更换了近二十次马儿,星月兼程,日夜不休,十天后,赶到雷州半岛。算一下速度,差不多日行四百公里,这已经是神速了。
这个时期的南方很是荒僻,有些地方的官道几乎难以让马车通行,庆幸的是沿途也无山贼打劫,无形之中节俭了时间。
沿途还是有山贼的,但是因为有锦衣卫护送,并且两辆马车上都悬挂有锦衣卫的旌旗,山贼再蠢,也不敢动锦衣卫的人!
到了雷州半岛,千辛万苦才找到几个当地人,倒是巧了,竟有一位南宋时期被贬官员的后人,勉强读过些诗书,懂得一点江南话,交流不算困难。得知了雷州半岛这边的何处发生打雷的次数最高的地方后,八人不敢逗留,疾奔云开山。
到达云开山后,八人即忙乎开了,急急忙忙布置现场,将打造好的十数根尖锐铁棒上,密密麻麻的插在山顶最高处,形成一圈避雷针。
接下来就是等,等下雨打雷。
打雷下雨,可不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全靠天意,能否成功,全看老天爷是否同意。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雷州半岛,古代人因春夏多雷暴而命之为“雷州”,据史料记载,雷州一年当中可打雷的天数多达二百五十多天,每逢夏秋季节、阴雨天气,常常雷霆万钧、地动山摇,雷州因雷而闻名。
按科学理论,在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大气对流旺盛的条件下,天空才较易出现雷电,亦因此雷电多出现在午后。
正是春天,出现雷电的天气肯定不得少了,但这半个月也多次出现雷电,就是可惜,山顶的避雷针都没能引到雷。
八人也不知道朱慈烺要干嘛,问了他也说不明白,朱慈烺也无法解释明白,他要制作的玩意儿用他自己的知识都无法解答——只知道电流能加磁,其他的就不明白了。因为这个制作方法,是他在前世从一部动漫里学来的。
当然,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别说铁,有些个例,就是人被雷击后,也会产生具有吸附金属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