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就是造成了万国的白银不停的流入大明,大明的白银流出却低于流入,万国的财富就逐渐成了大明的财富。”
朱慈烺忍不住说了一句:“这叫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
黄宗羲一琢磨,可不是叫作‘贸易顺差’么,我讲了半天,讲了那么多,陛下你怎么能只用四个字就概括了呢?不带这样打击人的。
朱慈烺见他不说了,遂主动问,“你知道什么叫做存量吗?”
呃?
自以为学究天人的黄宗羲,愣住了——差点没拿起茶杯,照着朱慈烺的脑袋来上来一下,你这人嘴里怎么那么多的新鲜词,还这么的诱惑人。当然,他是不敢打皇上的。
但是,不敢说学富百车,却敢说学富五车的他,有着一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已经把整部《永乐大典》给背了下来。他绞尽脑汁想了很久,还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做存量。
朱慈烺也不解释,笑着喝了一口茶,静静地等着黄宗羲追问。
小样,傻眼了吧?朕叫你装逼,一个词就把你问成傻逼!
黄宗羲对于求知的欲望,比那帮子探求真理的西方学者还强烈,忍不住想问,又觉得自己刚才‘态度’太过、不太好意思问。
朱慈烺看着黄宗羲不甘心的表情笑道,“就说这个存量吧,存量,往大了说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货潜力,往小了说就是一张饼的大小。历朝历代的改革,确实会陷入一种怪圈,但那是因为无论怎么改革,存量,也就是那张饼还是那么大。如果能把存量不断扩大,就像顺天府的老百姓把种植的粮食,从每亩一石多的麦子,换成了二十石的土豆,老百姓自然能够吃饱饭。”
黄宗羲听到朱慈烺关于存量的解释,越听越是深以为然,听到最后眼睛都快放光了,喃喃自语道:“大明丧失了铸币权,不就是因为铜的稀缺。倘若是把坤舆万国图上所有国家的铜,全部聚拢在手里,货币权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也就是扩大了存量。”
“对,因为存量不够,达不到到百姓的消耗,所以才为私钱创造了足够的制造空间和原因。但现在,铜钱滥铸加快了百姓的消耗水平,也给了百姓私铸增加了很多的牟利途径。于是,铜钱私铸更加猖獗。这叫什么?这叫劣币驱逐优币。”
啊,又来了一个新名词,但是这个新名词好形象啊,高度概括,言俭意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