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员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恍然大悟道:“难怪当初宋老爷子要把应天大幅布的价格,定价为一两五分银子一匹,陛下不同意。”
“原来是因为这个,真的是要降到一两五分银子一匹,咱们确实还能赚钱。”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就算是发明了梳棉机,老百姓还是赚不到钱。”
工厂主们在宋应升的叙述下,已经想清楚了里面的关节,朱慈烺就不用再浪费口舌继续说了。只是关于梳棉机的蒸汽工厂问题,还有一些细节要敲定。
朱慈烺喝了一口钧窑翠色茶杯里的茶水,开始交代一些细节,主要是蒸汽工厂的选址。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系统,长江岸边的蒸汽工厂,最多辐射方圆三十里以内的乡里村子。
再向外的话,单单依靠两条腿走路,老百姓花费走路的时间,一来一回就要五六炷香,来不及上工了。走的多了,还涉及到要多吃粮食,多买草鞋,更加不划算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工人们建造临时住宅,但住在一起的人数一旦多了,公共卫生就是个大难题。
梳棉蒸汽工厂首先要选择河流旁边,蒸汽工厂不比小作坊,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
还有,不论在什么时候,水运永远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轻便的棉花棉条还可以用骡马驮运,沉重的煤炭就必须要用水运了。
前前后后用了三四天时间敲定了地址和分配,应天府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个县陆陆续续的开始挖掘地基,铺设青砖,建造围墙。
先把地面硬化,建设好所有的基础设施,等着军械研究院派匠人,过去搭建蒸汽厂房,安装蒸汽机和梳棉机。
济川卫,一处大明普通的卫所,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军户。
这里距离龙江船厂旁边的蒸汽工厂,不近也不远,大概有八十里的路程。算是附近最近的一处卫所,又有大片的旱地种植棉花,第一家梳棉厂就建立在济川卫所。
在卫所刚成立的时候,军户们的日子是比较富足的。
太祖皇帝为了实现养百万兵不耗费百姓一粒粮食的宏图,卫所的军户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只要辛勤劳作,每年都有富足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的田产被官僚乡绅们用各种卑劣手段兼并,军户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田产被官僚乡绅巧取豪夺了,分摊的苛捐杂税还是没有变,军户们的日子,已经悲惨到丈夫当兵,妻女从妓的地步。自从新皇来了后,把侵占卫所田产的官僚乡绅,都拤了起来,杀头的杀头、抄家的抄家,然后把田产重新进行了分配,卫所又种植了土豆和蕃薯,这种情况才大有改善,起码能吃饱肚子了,妻女就不需要从妓挣来口粮了。
一条充斥着泥沙的应天府东门外济川南岸,矗立着一座蒸汽工厂,直冲天空的黑色浓烟,轰鸣的机器运转声,打破了这片空旷土地千百年来的寂静。
“很好,大家都已经理解里面的关节了,好吧,晚上朕请客,也不是朕请,是两位皇后娘娘请客,在座的都去,大家不要客气,我们是新明了,新明新气象,皇家以后也走亲民路线,所以,大家不要太过拘束。”朱慈烺在这边厢说着话,那边厢三弟子焦勖在一堆玻璃器皿里,狂热的做着实验。难道火药生产的初步工业化,也有了进展?
没过多久,三弟子焦勖拿着一个锥形瓶走了过来,脸上的狂热褪去了,木讷的把锥形瓶举在朱慈烺面前,似乎是在等夸奖。
朱慈烺接过来锥形瓶,里面盛放着一些淡黄色结晶体,凝重的问道:“萃取法成功了?”焦勖挠了挠头,木讷的笑了笑,然后拖着肥大的右衽衣,欢快的又去制作火药了,他要好好的放几个大鞭炮,庆祝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