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面试的贡士必须在四道考题中选取至少一题作答,当然也可以选择更多的考题直到全选。选择题目多少和答题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贡士是黯落还是高中,是第几甲第几名。
而眼前这位李少游只选了一题,一二三甲是无缘了,不过第四甲的进士出身还可以一搏。
“学生愿意为太子殿下之喉舌!”
答得好!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他说愿意为“太子喉舌”,那就是把自己置于太子党羽的地位了。而且他的出身也决定了他的屁股一定是和朱慈烺坐在一块儿的。
他一天津人,在东南没有产业,现在虽然落籍到了和州,但那不过是挂个号,方便高中后领取职田而已。在和州地方上,他还是个没有根基的外来户。一家老小想要过好日子,就得跟着陛下去收拾东南当地不服从的士大夫!
“好,”朱慈烺又赞了一句,“你是义从,又有真才实学,朕赐你进士出身,名列第四甲!”
李少游连忙起身给朱慈烺叩头,“学生叩谢陛下天恩。”
“呵呵呵,”朱慈烺笑着,“起来,起来说话。”
看见李少游站起身,朱慈烺又笑道:“少安,你的进士出身是终身的,只要不被锦衣卫和都察院抓了,是不能革去的。不过朕授予你的官职却没有那么牢靠了从兴武元年开始,本朝的文官也要逐步实行试官制和末位裁汰制了。
所谓试官制,就是正式授官之前,先使用三个月。三个月后,由吏部会同上官考核政绩,合格者转为正式官,授予官阶并发放全额俸禄。在试官期内,则授予同官阶,发半俸。
而末位裁汰则是吏部会同上官对某官进行年考,年考为下下者,或者降级,无级可降就夺官裁汰!而且下下的考评数目是有定额的,忠义伯爵以下者,每十官必有其一!”
朱太子的官还真不好当!不仅不大好贪赃枉法,连混吃等死都不允许——居然有末位裁汰制!年考下下就得降级乃至夺官裁汰!而最可怕的是“下下”的评分还是有指标的,十官必有其一啊!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官都得担心“下下”,朱慈烺也没那么不通情达理。
首先,忠义伯爵以上的功臣是不必参加官考的。他们是“拿股份”的功臣,只要别让锦衣卫和都察院揪住大错(少贪点朱慈烺也得包庇),把爵位弄没了,就是再无能,也得给个闲差养起来的。
其次,那些拥兵自重有地盘的当然也不考了。人家是挂靠的“加盟商”,不造反不当汉奸就不错了,考什么呀?
再次,各地混吃等死的大小官员还有许多,暂时也不参加官考。因为朱大太子手头堪用的文官实在太少,要是考得太凶都考没了也不行啊,官总得有人当吧?
扣除以上这些,现在被“考”的官员主要就是忠义新军体系中,没有爵位的中低级军官;在大元帅府或内阁六部等中枢衙门中任职的低级官员;都察院体系中的御史;崇祯十八年恩科得中的新科进士;崇祯十七年九月以后入仕的属于吏部、兵部管辖的所有官员。
基本上的原则就是老官老办法,新官新办法!当然了,新官不仅面临官考这个新办法,他们的俸禄也是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