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陵演讲完毕,太子率领百官移驾勇卫一师新建的营地校场,他要在这里举行一场小型阅兵:队列及操枪表演。给众百官们看看太子训练的忠义新军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能战胜鞑子?
“阅兵”一词最早起源于汉代。但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开始阅兵这一形式了。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而其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现代最早的国庆阅兵则来源于法国。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通过阅兵活动,能够向全体官员、百姓展示新军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决心。
黄得功把勇卫一师及虎卫和龙骑两个框架营的班长以上官兵们计1500人,分成了五个方阵,其中炮兵方阵一个、骑兵方阵一个、步兵方阵三个,每个方阵都是300人,虽然人数少,但是都是军官、老兵,对于阅兵、操枪、耍刀(骑兵),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再加上太子亲卫营一个300人仪仗队方阵,总计就有了1800人。
操枪训练,历来都是重难点课目,帽檐、下颌、胸、腿,四点合一;腰带、枪托、手腕,三点必须处于水平位置;踢腿、摆臂,整个方队动作协调一致……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都要进行上千次反复练习。
“三把枪”指的就是受阅训练当中分列式敬礼的操枪法。要求队员们在站立提枪的基础上,于行进间由提枪变为端枪,完成分列式敬礼动作。
顾名思义“三把枪”就是操枪法的三小动,第一动叫做落地沉枪,第二动叫依握枪颈,就是右手移握枪颈,第三动就叫做劈枪摆头,这“三把枪”加起来就是我们分列式当中的操枪法。
……
一面红色织金大红龙旗,在这面极大的龙旗下面,一队队身着铁甲的军队有序前行,这就是太子亲卫营300人的仪仗队方阵。
这是一个长行方阵,他们排列整齐,方阵中长枪兵与火铳兵手握武器持靠在自己肩头,昂然阔步,长枪火铳如林,如一个移动的城堡。
“哗!哗!哗!”
这个巨型方阵中的士兵每一步踏出,都是整齐不已,伴随着一阵沉重的踏步声。
“咚——咚——咚”,这是新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校场前进,那勇猛直前的气势,像层层推进的海浪,像座座移动的山峰,向前,向前,向前,压倒一切,碾碎一切,铁流滚滚,众志成城。
“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一个个方队次序前行,口号的声浪山呼海啸,坚定的足音震荡苍穹,这是历史的脚步,这是时代的脚步,全世界都在倾听,倾听着来自古老华夏文化中、一支近代军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声音。
朱慈烺猛然拔出尚方宝剑,随着一声清脆的剑吟声响起,朱慈烺长剑向天斜指。
勇卫营前列将官们同样拔出佩剑,斜指向天,并高声道:“新明万胜!”
“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