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16章 巡视太平府工业园二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116章 巡视太平府工业园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巡视太平府工业园二(2 / 2)

“哦,原来是这样,行,下一批一定要送北面去。大沽和登州绝不可有失。他们搞占房、圈地了,好哇,太好了。”

“是,奴才明白,小爷,鞑子占房、圈地,还好?小爷,这怎么好呢?奴才可一点也看不出哇。”

“好,毕懋康,其他地方我也不看了,只看看你们的研究院吧,顺带给大家说说,鞑子占房、圈地,对我大明的好处?”朱慈烺道。

“好的,殿下,请。”

“等等,坐马车去。发信号!”

“呯,”又一发礼花弹打向空中。

只见刚才驶出“主战坦克”的工厂,忽啦啦驶出了十辆马车,向着诸人站立的地方驶来。

豪华马车接近了,槽,真的豪华,紫红的车身,漆金描银、除了一辆是六匹马,其他的都是一色的四匹马拉着,白马、枣红马、黑马。

六匹马拉着的马车就是龙辇了,本来车身还应该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但这辆车却没有,因为朱慈烺不充许,车身还雕刻有龙凤图案,尽显皇家的尊贵豪华气派。

龙辇是仅有皇帝和皇后可以乘坐,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标志。龙辇相关记载始见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有“乘六马”的记载;《后汉书·舆服志》中也有“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的记载,这些所描述都为龙辇原型。

中国古代的四轮车就是单纯把四个轮子套在车的底盘上,对于转向完全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昙花一现很快就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那时候都是石板路、泥巴路,古时候马车又是木头轮子。那坐上去不得把屁股抖开花喽?古时候马车更没有避震器,操控性可言?很可惜,马车是没有特别好的避震系统的,所以古人在坐马车的时候也得忍着啊。不过,也没有咱们想的那么颠簸。

最早的马车是一批马拉的双轮马车,这个确实比较颠啊。可是后来就有四轮马车了,轮子多了、马也多了,这样的四轮马车不仅速度比原来快了好几倍,舒适平稳性也好了很多。所以,四轮车的优点是载运量大,运行平稳。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对路面比较挑剔,只能在比较平坦的路面行驶。

转向装置当然是中国马车比西方马车落后的地方。那我们也有领先的地方,那就是系驾法上。

古代西亚、北非的二轮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用缰绳固定住马的脖子,拉车时马的颈部受力从而压迫气管,很容易窒息。而中国的马车,奔跑时马的受力点在肩胛骨处,并不影响呼吸。在系驾法上的这一差距,西方要到公元3世纪以后才逐渐弥补上来。而这时我国的系驾法已经开始向鞍套式过度了。

之所以向鞍套式过度,是因为之前的系驾法造成马车的整体重心过高,急转弯时容易翻车。所以从公元2世纪起,中国人开始逐渐的把马车的车辕的角度逐渐降低,这个过程花了大概一千年左右。大约到了南宋末到元带时期,鞍套式系驾法成型,绳子穿过位于马背上的马鞍,系在马的肩部,彻底解决了行车的稳定性问题。

朱慈烺上了龙辇,里面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都具备,尼玛,这等于把龙辇做成了一个移动的房子!

车厢内铺虎皮地毯、松木的车厢,木椅上套锦缎,锦缎绘各种花鸟为背景,有特制熏香,会客厅的车厢壁上挂有乐器,桌子上放有棋牌……。好一辆奢华的宝马雕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