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天津卫城内诸军,包括本宫的侍卫在内,全部都变成一军,以忠义为军号,称为忠义军。忠义军总兵官由黄得功出任!”
朱慈烺接着说:“军之下,当有师、团、营、连、排、班等六级。加上军,总共是七个层级。其他部队具体怎么编组,卢九德和曹总镇你们好好商议一番,尽快拟个章程出来。勇卫营的编制,我已经想好了。
师、团、营、连等四级官长都应一正一副,具体名单,由卢九德、孙应元、曹总镇你们三个人去商议……拟个大一点的名单出来,每个职位都要有两人可选,由本宫亲自和他们一一谈话,并考察武艺后,然后再决定最终之人选。
以后,勇卫营改名叫勇卫一师,全部使用三三制,每班含正副班长在内有12个火铳兵,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纯火铳连,刀盾兵、枪兵、骑兵、炮兵、运输兵另编,便于以后出现连发步枪出现,即可取缔刀盾兵、枪兵。),连部还有约一个排,含一个通讯班、两个炮班、设卫生兵一名,负责简单战场救治;三个连一个营……。”
朱慈烺现在搞的这个编制完全是现代pla的编制,一个标准师加上刀盾兵、辅兵的人数大约二万人左右,为了加大火力输出,每个师再配一个炮兵旅,下设六个炮兵营。这样的一个师,基本可以满足独立作战的要求。
朱慈烺继续说,“另外,本宫还让人打造了新式兵器,名叫三棱军刺。黄小宝,把三棱军刺拿来给大家看看。”
黄小宝是朱慈烺的贴身服侍的太监——他是黄大宝的干儿子,今年才十五岁,非常机灵,心思也缜密。
据《大明会典》记载,在景泰二年(1451年),大明就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6世纪中期,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
在后世的历史上,刺刀产生于1647年的法国军队,那是一个法国的火枪兵嫌一手拿着火铳,另一只手拿着短剑近战很麻烦,就将自己的短剑插在枪口上。就是这样一个心血来潮的发明,就改变了后世战争的模式,所有长枪兵也逐渐失业改行,退出历史舞台了。
三棱军刺刀身呈棱型,对材质的要求低于扁平头的刺刀,从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结实一些。
最主要的是,三菱军刺杀伤力非常的高,它有着棱形的外表,冰冷的颜色,其致死率非常的高。
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鲜血不仅当场顺着凹槽流出,这种伤口更是无法包扎止合,特别是在战场上,根本没机会叫救护车什么的,直接等死吧!
三棱刺刀的缺点也很明显,功能比较单一,缺乏扁平刺刀具有的砍、划等功能,只能一味的刺刺刺,当长矛使用。
由于时间很短,目前登州兵工厂加班加点只生产出了五百个三棱刺刀,都是按勇卫营火枪的铳管规格来制造的。
理论上,安装刺刀并不影响火枪的发射,但目前的燧发枪装弹模式都是前装式,在火枪前安装三棱刺刀,肯定影响装填速度。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朱慈烺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装法,使用套管卡口安装三棱刺刀,平时战斗将三棱刺刀装在剑套中配在腰间,近战之时再安装。
鉴于三棱军刺太过霸道,为避免在训练中误伤,平日勇卫营的训练时不开刃,出征之时才开刃(刀尖),自带小块磨石,开刃花费的时间大概就五分钟。
众人绕着这安装了刺刀的火枪转了半圈,对这卖相还算满意。
朱慈烺说,“我已经命人对着不同盔甲厚度的假人检测刺刀穿透力,还不错,穿透力很强。黄小宝,再把手榴弹、工兵锹各拿一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