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99、新公司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9、新公司(2 / 2)

大家都住在一层,吃住在一起。小公司刚起步,除了自己什么都干之外,一般就是找自己熟习的人帮忙了。直接外招人,其实也不太好,而且人家一来,看你这里什么也没有,还担心这里是骗子窝呢。

眼下,虽然人手不齐,但总算能运转开了,就是要再招几个工人,把一套最基本的人员配齐全,一家迷你工厂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所以,不到一个月。大家伙再来工厂时,就发现工厂已经像模像样的运作起来了。

门口还贴了大张的招聘广告,什么职位都在招,各种福利待遇也都列的清清楚楚。很是吸引人呢。门卫精神饱满的穿着制服坐在门卫室里,一切都显得很正式呢。

方博洋笑道:“这扯虎皮拉大旗的活,还真是干的不错。”

程秋华也说:“就是,让我干,我还干不了。”

明明还没正式营业,人也没几个,还搞的风风火火。

张进波已经弄了两台机器回来,正在一楼的车间里和邱工程师,郑组长忙活呢。

大家伙转了一圈之后,简书枚提议:“还是需要有个人在这里坐阵。”

张进波太忙,经常要出去。剩下的这些人,其实不足以管理一个厂,只是撑着这个空门面。

特别是公司还没有行政方面的人手,人事、前台、财务啥都没有,极影响公司的运作。贴这么大的招工广告,真要有人来,还不知道谁来面试人家呢。

一个大总管,这样的人选,纯粹外招显然不行,必需要大家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

张进波本来是想着让管艳萍来的,但是新公司目前还是只出不进的,甚至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他把全部身家都投了进来。如果把管艳萍也叫过来,他俩这个小家,就很难维持了。

所以他一提,其他人都反对。何况管艳萍性格跳脱了些,让她在张进波不在时,独撑一个厂,也有些难度。

方博洋想了想,说:“我个人觉得小何最合适。而且以后公司也需要一个财务。我们这些人当中,都没有人学过财务知识,现在正好先培训起一个人来。小何最细心,性格又最好,很适合当财务。阿枚本来也可以,但是她可以给公司拉来加工订单,让她辞工了来公司,暂时是憋大于利的。”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一个工厂,最起码要分三大块:财务,生产,业务。行政财务以后就由小何管了。生产以后可以交给小管。另外的业务订单,就由阿枚来管。”

“那我们俩个呢?”张进波和程秋华问。

方博洋扔给他俩一个大白眼,说:“你俩不是老板吗?而且我说的是最基本的组织架构。你们两个不是还要搞机器设备吗?这是公司的另一块大项目啊,咱们其他几个人都不懂。而且作为老板,公司的大方向由你们把控啊,甚至大订单也由你们负责呢。所以,你们也别想着业务只靠阿枚一个人了。”

“耶,说了半天,你就是心疼自己老婆嘛。还有,你这么厉害,你干脆来管公司算了。”程秋华笑道。

方博洋连忙摇头,还说:“我说的只是给你们参考一下的。”

他自己是不太可能来新三角公司的,因为他干的活儿就不同,何况他要是想创业,也不是干这一行啊。这家公司是简书枚占股,他其实只是个参谋。为了老婆和朋友才费了这么多心血。

程秋华是可以辞工来,但是让他干人事,前台,财务都不合适,而且他还干不了。

方博洋的分析得到大家的赞同,何文静自己也愿意。现在让她去学财会,虽然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对她的职业生涯是很有帮助的。

毕竟她也面临着结婚生子,很可能也要在家呆个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如果从打工的角度来说,她重返职场再去找个品管的活儿干,恐怕不容易了。

就比如简书枚,比她还更有资本,都好不容易才找到眼下的这份工作。而且简书枚英语有证书,英语说听写都很流利,还有大专毕业证,她什么也没有。她要是再过两三年去找工作,真不好找了。

再说了,品管这个活,技术性不高,又可以招到大把的人。她完全可以干些更高级,更有前景的工作,何况自己家的公司,还很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呢。

何文静很快就想明白了,“我愿意去学财会,正好也提升一下自己。这些年也只晓得死打工,没能学点什么。”

她其实也想和简书枚一样,简书枚学了英语,而且也由此得了好处,并且这个知识是伴随着她一生的,永远都有用。她学了财务,以后就和简书枚的英语一样了。

程秋华自然也不会反对,方博洋分析的很到位,老婆愿意而且对她也是有好处的事情,他为什么不支持呢。

于是,何文静辞工,报了个会计培训班,可以拿证的班,每天花半天时间去学习,半天时间在公司工作。她一个人身兼人事,前台,财务,品管四项工作,与张进波同时支撑着新公司。只是不生产,她这个品管的功能就不需要。

等到张进波把收来的旧机器维修好了,生产线搭建起来后,简书枚也弄了个小订单来试水了。

这是一个纯□□t加工的单,零件不多,双面贴片,价格不高,因为是新产品试产,而且因为要求高,还比较费时间。

陈总拿到这个单也不太好处理,不管是a工厂还是b工厂,都是有一定单量的大家,生产都安排的比较满。而且新产品试产挺麻烦的,又耗时间又不挣钱。

可以说生产线最讨厌的就是搞新产品试产了。

比如,一条生产线一天的产能是5000元,但搞新产品试产,才只能挣1500元,三分之一都不到的收入,而且还一堆的麻烦事。等于你干的活多,得的钱少,谁愿意呢。

可是新产品不接也不行的,因为你还想着人家后续的大订单啊。

所以陈总很头疼的问简书枚:“你不是认识很多加工厂吗?有没有生产品质不错的小厂,愿意接个新产品试产的活。如果干的好,我可以转两个小单给他们做。”

简书枚正等着呢,连忙说:“我去问一下啊。应当有人愿意接的。”

张进波肯定愿意要这个单啊,不是为了挣钱,纯粹就是拿来试手的啊。何况陈总还愿意有后续的合作呢。

于是,简书枚带着陈总和客户过来了,这两人看到这么个规模还不错的新厂,很愿意合作。因为他们也明白,只有这种新开的说大不说小不的工厂,才愿意接这种事多钱少的活儿。

太小的厂,肯定是满负荷在运转的,大的厂就如a工厂和b工厂一样,不太愿意接这种活。

三方达成协议,友好合作开始了。

为了让管户和陈总都满意这次的生产结果。

程秋华立马请了一天假,专门过来新三角公司帮忙。反正他以后也会出现在这里,现在就以公司老板的名义出现的。张进波是总经理。老板不可能天天呆在这里,但总经理肯定是要经常在厂里的嘛。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这笔小订单完成的非常漂亮。

客户很满意,马上直接下了另一个新产品试产的单过来,还说:“今天这个我们拿回去做实验,功能过关后,马上就会有批量下来的。”

陈总也很大方的履行当初的口头承诺,立马给了新三角公司两个小订单。他说的小订单,其实对于新三角公司来说,都算是不错的订单了,一个单子要生产一周呢。

也就说是这两个单子做下来,工厂所有人的工资就出来了。再加上客户的新产品试产,他们这一个月都有活干。

工厂一直养着几个工人,没事干,他们也呆不住的,现在总算能把人留住了,并且还可以把他们练成熟手了。然后,再慢慢多增加几个人手。把诸如品管,仓管这些人都配齐全。

良好的开端,让大家都非常开心。

“哎哟,总算是有进帐了。”张进波也挺开心的。这三个多月来,每天只有哗啦啦往外掏的钱,他心里压力其实挺大的。

别说他心里压力大,程秋华也一样。他和张进波一样,把全部的钱都压上来了。现在三对当中,方博洋和简书枚最有钱。方博洋去国外一年,抵得上他在国内三年的收入。外加简书枚的收入一直比管艳萍和何文静高出不少。

也就造成了如今,方简二人最有钱,压力也最小。

但开这家公司,三人是平摊的钱,而且方简二人还都在工作,每月都有比较高的收入。张进波和何文静根本就没发过工资,他们的工资只是个数字记在帐上,过日子都得靠另一半。

创业其实很艰难,张进波这段时间变得又黑又瘦了,今天难得有进帐,大家又都在,管艳萍就说:“简书枚,今天我们自己下厨,好好吃一顿。”

何小花厨师厨艺一般,虽然做的饭菜比大锅饭要好吃,毕竟工厂只有这么十来号人嘛。但是她只会最基本的炒和煮,做的菜也老是那几样,管艳萍只要休息日就过来,总觉得每次吃的都是一样的菜。

何文静也吃腻了,很是赞同的说:“我们去买点好菜,今天加个餐。顺便教教郭嫂子,让她学几样菜。”

菜市场也不远,郭门卫骑个三轮车不到一个小时,就把鸡鸭鱼肉都买了回来。

三个女人下厨,何小花帮着一起干,很快就整出一桌丰盛的大餐。

老板带工人,一起举杯同庆,庆祝公司正式开始挣钱啦。

作者有话要说:取名废材,想了好久,也取不出一个新颖大气的名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