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官衔是虚职,并无实权,但是政治地位却不一般,相当于储君身边的助手。
职能是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就是跟在太子身边,辅佐太子,有什么不正确的可以驳回纠正,并且要及时将太子的言行好坏上奏给皇帝。
所以能担任此官者,必定是德行兼备当世大儒,毕竟,太子是日后的皇帝,所以必须要将他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而太子左庶子名叫于志宁,字仲谧,他的出身不一般,曾祖父是北周太师于谨,父亲是前朝中书舍人于宣道,可谓是名士之家。
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当时李二在内殿邀请近臣时,便问:“志宁在哪?”
有人答复说:“敕令三品以上官员赴宴,于志宁为中书侍郎,四品官,无权上殿。”
李二当即就不高兴了,直接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把他从四品官替到了三品,就是为了让他一起喝酒吹牛。
于志宁在李渊晋阳起兵时,便和殷开山等人一同辅佐李二,算是从龙之臣,自然深得李二信任。
而另一位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也不是什么普通人,他和魏征一样,都是谏臣,虽说平常没少给李二添堵,但是名声却摆在那里。
一位于志宁,一位张玄素,两位当时大儒共同辅佐太子,李二原本是很放心的,因为他深知这二位的本事,熟读四书五经,文章妙笔生花,辅佐太子不是轻轻松松?
只可惜,李二满意的人,不代表李承乾也满意。
主要是两个老头太啰嗦,辅佐太子之后,无论大大小小的事,都得横插一脚。
李承乾二十多岁,正是好动的年纪,而于志宁和张玄素偏偏就不让他玩,从担任太子左右庶子后,两人可没少苦口婆心的劝诫,只可惜太子从来就没纳谏过。
但是这次,李承乾确实做的有些过了。
李承乾沉迷于戏曲,导致玩物丧志,张玄素直言纳谏,上书劝道:“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
然后告诉他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
只可惜李承乾依旧没听,张玄素愤怒之余,便和于志宁一起,组团去太极宫找李二告状。
最后李承乾被李二责骂一番,并且警告他“潜心学习,无事不得离开东宫”。
无缘无故被当爹的骂了一顿,李承乾心里自然不痛快,但是他又不敢冲李二发火,最后便决定找两位老师算账。
当天,萧煜在立政殿替长孙皇后治病的时候,李承乾在东宫喝了几杯烈酒,醉得七七八八,正所谓酒壮怂人胆,趁着酒意上头,他便命人将于志宁和张玄素绑进东宫,然后下令责杖二人。
两个几十岁的老头,除了话比较多外,这身子骨可是虚得很,哪经得起责杖?
被打了十几下后,两人便昏死了过去,幸好少詹事杜正伦见势不妙,急忙命宦官入宫去找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