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奈何,机会只有一次。他此刻没有愉悦点,也不可能白变出愉悦点,来召唤武将保护自己。
“完了……”刘辩心中一阵哀叹。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没有愉悦点和仇恨点的他,是召唤不出武将来保护了。
眼看着袁谭走向自己,刘辩身上的伤痛让他动弹不得。刘辩看着缓缓走向自己的袁谭,明显能看到袁谭邪异的笑容。还有他眼神中透露的杀机。
而袁谭一步一步的靠近躺在山坡下的刘辩,嘴角不禁露出一丝阴笑。
而正在袁谭慢慢逼近刘辩之时,在山坡下的林道之中。
林道之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身穿黑袍的少年正在骑马赶路中。那老人一身墨袍,头发苍白,留着八字胡,倒是颇有一番仙风道骨之气。而在他身边,是一个身姿挺拔,面向俊秀阳刚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一手持者马缰,一手扛着一把三叉方天戟,足有一丈有余之长(东汉时候一丈约等于两米三多长)。二人骑着战马,正在赶路之中。
这墨袍留着八字胡的老者,名为卢植,原是在朝廷的大官。卢植年轻时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
可以说,卢植如今五十二岁,也算是大汉的老臣了。
而在卢植身边的那个少年,名为越兮。是山东隐士越老夫子的儿子。越老夫子与卢植是旧识,在得知卢植惹怒了董卓而被免官之后,他当今带着自己的儿子越兮来到卢植隐居的上谷军都山中,把越兮交给卢植培养。
卢植和越兮此刻正在前往的洛阳城的路上。这为什么卢植要去洛阳城呢。因为董卓被诛的消息此刻已然传遍天下,卢植得知董卓被诛后,自然想返回洛阳京城一趟,再进朝中看看老友以及天子等人。
卢植还记得,他原本在朝中之时,天子还是少帝刘辩,后来董卓废帝立帝,才换上了陈留王刘协做天子。不过世人皆知当今天子年幼,怎么可能治理天下呢。他就因为此事,与董卓有了口角最终被董卓免官。而董卓被当今洛阳王被诛的消息,他也是得知了。曾经的少帝辩,卢植自然是认得。自从少帝被董卓废位成弘农王,卢植原本以为刘辩会被董卓害死。却不想,最终是潜龙出渊,弘农王不仅没被董卓害死,反而是和十八路诸侯联军诛杀了董卓。如今虽然天下还在大乱之中,不过卢植知道整个司隶已经都是大汉的实权了,都被洛阳王,也就是刘辩给占领。而刘辩为什么不重登帝位这件事,在卢植看来倒是做的很对。一是即便刘辩不重登帝位,这天子的实权仍然是掌握在他手中。二是董卓随便,但经过宦官当政,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后,大汉早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各路诸侯争锋相对,这些诸侯为了争夺地盘,各自厮杀。所以天下未一统之前,刘辩就算重登帝位,也没有什么意义。相反在卢植看来,这个当朝大将军之位,就是刘辩向天下诸侯表明了决心。大汉江山,是刘家的,他刘辩身为当朝大将军,就要以勇武向天下诸侯再夺回大汉的实权。显然这点,不仅是他一个人看出了。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刘辩不重归帝位都是正确的。相反如果刘辩登上帝位,可就真的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