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轩理解陈菲,但他必须要找到突破口,要不然的话,他就赚不到钱去搞芯片,他可以不在乎冰箱技术、电视机技术,但他必须想办法赚钱,去投资芯片。
如今国内几乎所有行业都被国外压着打,任何一个行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去国外买生产线和设备,只能买到落后一代的,产品就永远追不上世界一流水平。
想要赚钱,就必须要站稳脚跟,就算技术不能做出彻底的突破,也要无限拉近。
杨晨轩说道:“我们就算超不过国外的松下、索尼、西门子,我们也要超过国内的友商。”
“在国际上,我们打不过国外那些大品牌,在国内,我们必须要打过国内的品牌,要不然的话,我们的品牌就只是一个二流品牌。”
陈菲说道:“所以我说,先做一个领域试水,不要做多了,冰箱、电视机、vcd随便选一个都可以。”
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思维,陈菲是对,先小规模试水,可行以后再大规模投入,这样可以避开很多风险,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
但杨晨轩的时间不够,他在跟官方谈的学校和半导体项目如果确定,立马要动工,他最多还能对这些新项目进行一年的投资。
一年以后,这些项目就算不能赚钱,也必须要能正常运转。
“一个太少了,一次要多上几个!”杨晨轩说道:“冰箱、洗衣机、微波炉、vcd、学习机、录音机等等常用的,至少要选五个出来。”
“拿这五个作为突破口,只要盈利,立刻扩张到其他领域,然后追求技术突破,打造品牌。”
“这些一年之内要全部完成。”
陈菲下意识就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可能完成!”
“理由呢?”杨晨轩问道。
陈菲说道:“你要去国外买生产线,国内没有,谈判、运输、安装、调试。试产、开发自己的新产品,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时间,一般都要一年多,有一些企业,两三年才能让一条生产线落地。”
“你还要把产品推向市场,那我前面说的过程,你半年就要完成,这个时间几乎不可能,因为其他的企业,完成这个过程,快也要两年的时间,慢地话三五年,你这时间,比最快的速度还压缩一半。”
看来,陈菲是真做了很多工作的。
杨晨轩笑眯眯看着陈菲:“菲姐,你帮我去解决生产线的问题,半年时间怎么样?”
陈菲一愣:“我没答应跟你合作,你又不听我的,你那些计划,太冒险了。”
杨晨轩说道:“你想一下,如果别人最快两年做出来的事情,被我们一年做出来,我们的执行力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还怕打不过国内的同行?”
陈菲摇头:“那不一样。”
杨晨轩想了一下,说道:“那这样,我们对德胜进行追加投资,重新分配股份,或者成立另外一家工厂,在场的人都能入股,我占大头,陈姐你想入股多少都行,我们去引进更多的生产线。”
“品牌我另外注册公司,单独运营。”
“我的品牌给工厂下单,工厂生产,就跟正常生意一样,该你的利润,还是你的。”
“换句话来说,品牌成功与否你不用管,我自己运营,你只负责帮忙生产代工,同时也可以接别人的订单。”
这其实就是和大家合资成立代工厂,品牌杨晨轩自己单独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