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乐呵呵
我还清楚地记得,到了1972年的下半年,又正逢伟大领袖发出指示,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因此,中国历史又进入到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中央为了加强三线建设,要在广西又掀起了抢建枝柳铁路的大会战。
于是,我们家里的七妹王卓,她便主动地积极要求报名,参加东平公社所组建的抢建枝柳铁路的民工大队。
此时,我们良荔大队也有不少社员,他们是按照公社分配到大队的指标,再由大队落实到生产队后,一起前去参加的。并且,还由我们大队的文书王志才负责良荔大队的领导人。
后来,当七妹王卓,她到了枝柳铁路工地后不久,又被抽调到了县枝柳铁路总指挥部,它所直接领导下的文艺宣传队去。就这样,便经常都要和文艺宣传队一起,下到各个施工的工地上,对广大民工们进行精彩的宣传慰问演出。
干了一年多以后,转眼之间,又到了1973年的年底,此时,枝柳铁路已经胜利完工通车了。当他们撤退回来后不久,接着,又进行疏通南流江的大会战。于是,她和原来在枝柳铁路总指挥部,所直接领导下的文艺宣传队,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接着再度前去参加了县疏通南流江的大会战。
并且,她和战友们一起,又还是像枝柳铁路大会战一样,留在大会战指挥部的文艺宣传队中,继续重操旧业。一直干到1974年的年底,当疏通南流江的大会战胜利完工时才回来……
在当她回到我们生产队以后,她又得继续像当初离开生产队前一样,还得照旧像以往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你可要懂得,毕竟,她始终如一地还是一名人民公社的普通社员哩。
你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不管你是被抽调到了县枝柳铁路总指挥部它所直接领导下的文艺宣传队也好;还是分配到疏通南流江大会战指挥部的文艺宣传队也罢。都还是我们良荔大队石湖坡生产队的一个普普通通社员。
因此,你全然都还一样是由我们生产队负责“记工分,担口粮”过活的。因为,这就是当年农业人口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就是他们的唯一的归宿。
有诗叹曰:
踊跃报名去三线,完工又往南流边;
服从安排搞演出,大显才华勇争先。
转眼之间,又到了1975年,因为此时中央下达的一个文件通知,一部分上山下乡多年的知识青年,可以回城等待分配工作。消息一旦传开以后,我们博白县内不少符合条件的知识青年,便纷纷扬扬地掀起了一股返城的大浪潮。
就是在这个浪潮当中,在我们生产队中,同时在1969年前后期间,返乡插队务农的王佐一家,上高村运生一家,和我们家里的七妹王卓,八妹王岸,他们全部都就趁此大好机会,一块都返回去听候进行分配了。
其中,后来七妹王卓,被分配进了县城的服务公司,八妹王岸被分配到了在亚山马头岭的县化肥厂当了工人。
但是,最为遭殃的,就是我们家里的“大姐大”尹妹,因为她当年的插青身份未明确,是自动回乡务农的。因此,在上山下乡插队的花名册上,并未能找到她的名字。
就这样,待又过了一年以后的1976年,才经过多方面跑动证实之后,经过不少曲折的道路,好不容易才补办好了插青手续。最后,才真正给她落实了政策,被安排到了北海市的一家五金公司做了一个售货员。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