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为教学找资料
就在当学校午睡起床的钟声响过之后,此时,我跟外婆相互之间的交谈,前前后后也有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了。
但是,此时外婆她仍然像那长期流动着的坑溪水一般,还是在滔滔不绝地唠唠叨叨地跟我诉说个不停。
也难怪,因为她整天老是一个人守在家里,除了一天到晚做两餐食和到凤山墟亭上买些菜以外,就很少有人跟她说话了。因此,她也一样感到孤独和无聊。这也是一般老年人的一个通病。
但是,此时,我必须得要马上准备前往学校的图书馆还书去。否则的话,恐怕到了后天下午的时候,便会因为办不完应该要办的事情,而耽误了时间,从而赶回不到老家去,毕竟,家里还有些事情,要等着我回去进行处理呢。
于是,我马上就从我所带来的行李挎包当中,把那几套今天早上,才刚从家乡所带来的书籍,全部都一起拿了出来。然后,在当听闻到学校打了上第五节课的钟声响过了后,我就迅速地前往学校的办公厅所在的西大楼走去。
顿时之间,我很快便就来到了这间我极其熟悉,且又是原来凤山初中学校办公厅楼上的图书馆。上了楼梯到了图书馆的门口时,我正好看见,此时妈她正在图书馆内,忙碌地在工作着。
大家可要知道,我对于原来凤山初中学校这间办公厅楼上的图书馆来说,一向以来,我都是极其熟悉得简直了如指掌一般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从1954年的秋季,当我以当年凤山考区初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凤山初中学校读书的时候开始,当时学校图书馆,就曾经是设置在才刚刚新建好不久的北楼的楼上。
那个时候,又正好是由刚刚才被吸收进凤山初中学校当干事的母亲,由她一个人独挡一面,具体负责地做当时学校图书管理员的这项工作。
后来,又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因为在大跃进年代,所兴建好了新的北大楼以后,加上由于当时学校的班级数不断增加。于是,便不得不将图书馆,搬移到了现在的西楼办公厅的楼上。
并且,还将当时在楼上的学校办公厅,同时搬移到楼下去。
到了后来,又再将这间做图书馆的教室的前面部分,用木板将它临时间断为了两部分,取其中的一半和里面的一间房子,做为当时学校的图书馆。而在前面的部分,就做为学校图书馆的报纸刊物的阅览室。
我还记得,那是在“文革”前的1965年秋季,当时学校在自治区教育厅吴青光厅长的亲自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新成立了凤中业余初中班,作为在全日制普通初中开展业余教育的示范典型。
当年,就是利用这半个教室,做为学校业余初中班在晚上进行上课的地方。
你可要知道,那个时候,我正好是由学校安排我白天一边做厨房工作,到了晚上,就具体地负责这个业余初中班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还兼做该班的班主任工作。
因此,凤山初中学校图书馆的前后变迁过程,就是一直到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都还能记忆犹新,且历历在目。
我还清楚地记得,毕竟,凤山初中图书馆,它就曾经一直是我从小学开始,天天都几乎要到场的一个“常客”。
尤其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以及后来在凤山初中学生食堂工作这七、八年期间里,就更是如此。因此,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我怎么会轻易地就将它给忘掉得了的呢……
顿时之间,当我走到学校图书馆的门口处,朝向里面看的时候,便看见母亲此时她正在和两个学校的老师一起,忙忙碌碌、一刻都不闲地进行整理图书馆内的图书,报纸刊物的工作。
后来,母亲告诉我之后才真正知道,原来,她正在和两位老师一起,按照博白县革委会政工组,在最近所下发的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必须要尽快将县城和各公社的中、小学校中,对现存在图书馆中的一些不适合当前的政治形势下的图书和报纸刊物,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大检查。
然后,再严格封存那些不能外借的书籍之后,方能够向外开放借阅。
而按照文件上所规定的这次所清理的图书和报纸刊物的对象,其中大多都是政治这一类型的书籍和文艺作品居多。以及在“文革”前,所发行出版的所有报刊、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