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我们大干副支书正说到这里的时候,顿时之间,也不知道究竟是谁,便已经兴奋异常地情不自禁带头鼓起掌来了。随后,我们大家也就只好跟着一起热烈地鼓了起来。
你可要知道,我们刚刚所闻听到了我们的大干副支书的即兴发言,特别是,他所传达的这个规划筹建初中校舍的讯息,可真是一个让人欢欣鼓舞,让人精神振奋,让人高兴异常的一件特大的好消息啊!
随后,全体老师便纷纷扬扬地嚷开了。大家彼此之间,都被这个突而其来的好消息,瞬息之间,而慷慨激昂起来。
接着,便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这项关系到我们良荔大队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大家都一致深信,这项艰巨且光荣的任务,它即将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去实现。
大家可要知道,我们新村王氏祖先,自古以来,都是重视教育,鼓励读书上进。“治家有道,教子有方,由经术起家。”,并提倡“士子以诗书为业,崇重师儒,惟谦虚可以受益,幸有成就,必恪守学规监规,毋挟制官长,毋出入衙门,毋欺压平民,毋武断乡曲,至他日果取科第,方不愧读书人出自。”
我根据黄桐树垠王大棋的回忆,我父亲在读博中初中的时候,他当年才刚刚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你可要知道,就是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由于受到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所影响。因此,在全县各地,便纷纷掀起一股大兴乡村教育的浪潮。
到了后来,父亲和良村肚内的一些思想激进的青少年学生一起,返回到家乡,积极动员王氏族中内一些有识之士,并和一帮农村进步青少年一块,掀起一股拆庙堂,兴办学校的新浪潮……
当年,曾经座落在文昌垌,且又是专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文昌庙,正是在1924年这场大兴乡村教育的浪潮当中,被掀起的这场群众运动所进行拆毁的。
后来,又将所拆下来所得到的大批木料、砖瓦等,全部运往书房垠的鸡冠岭,进行备料筹建良村小学的前身植槐小学。另外,三世祖、五世祖、六世祖,利用各处词堂的蒸尝田租,纷纷献谷、献料、捐款,大力支持学校校舍的建设。
根据王志中所提供的史料知道,秧地垌大信老师,黄桐树垠大棋老师,及三十师傅大松公等,就是当年植槐小学建成后的第一班学生。
从此之后,王家儿女,读书成风,人才辈出。并且,在良村肚内的周边各姓,也大大受益。
父亲他们在这场大兴乡村教育的浪潮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后人并没有忘记他们,还会常常提到他们当年这种敬祖爱族,重视教育,培养后代的高尚行为……
从而可见,就是在当到了解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我们良荔的父老乡亲,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历过二十多年以来艰苦卓绝的共同奋斗,使到良荔的教育事业,已经初具规模,上了一个档次。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大队的中小学校,也在正在蓬蓬勃勃地向前飞速发展。
现在,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能早日尽快实现适龄儿童都要求全部入学。特别是,为了尽早能够在我们良荔大队实现‘普及七年制初中义务教育’这个宏伟目标。
因此,我们良荔大队又再次掀起一股新的大兴土木的新浪潮,力争及时解决和实现初中义务教育的校舍这个前提条件。因此,大队党支部将规划筹建初中校舍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已经提到了党的中心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大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全大队三千多社员群众;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合作。那么,实现‘普及七年制初中义务教育’的美好愿望,最后一定会得到完满解决和最终实现。
正是:
普及初中好主张,大队支部想周全;
全民动员建校舍,众人听闻喜若狂。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