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日后面貌会大变
有诗叹曰:
学校开学头一天,成绩突出众人见;
后勤教学全面抓,日后面貌定大变。
学校大力抓膳食
你可要知道,具体负责我们学校食堂的那个工友师傅,他的名字叫做王大如。是我们良荔大队二片的早禾坪村人。
他的年纪已有三十开外,一副方圆形的面容,个子也不过才是1米6上下;浓眉大眼,脸色微黑,见了熟悉的人,张口便热情招呼。因此,他很有人缘;做起事情的时候,干脆利落,是一个老实巴交,且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庄稼汉。
我曾听人说过,王大如在良荔学校做炊事员这份工作已经有好些年头了。本来,学校食堂炊事员这份自请公助的工作,每月工资虽然不高。毕竟,总要比他在早禾坪这样贫穷落后的生产队干农活,还受风吹雨打烈日照晒要强多了。
另外,我还听一些人暗地里在说他,一直到现在,他仍然还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一个“老光棍”。至于为什么成不了家,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农村当中,一些落后的生产队有“光棍”,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此时,当大如他看见了我正从房间来到学校厨房门口时,便笑眯眯地对我说道:
“王飞老师呀,可以吃饭了,你的饭菜已经在老师食堂的食饭台上摆放好了。你进去就可以随便吃吧……”
当他说完了后,便马上到隔离的蒸饭的伙房里去,迅速地把一片大龙角小学分校过来读初中的内膳学生所蒸的饭,从蒸饭锅中,一盅一盅地取出来。然后,摆放在门口旁边的那张饭桌上。
然后,他又迅速地将另外的一个炒菜锅洗刷干净,用双手提着两个空水桶,来到外面的水井处,用打水的竹竿打了两桶井水,一手提一筒地分别倒进锅内。然后,又利用一些干树枝将火生着。
我在旁边看见,他一个人把这套伙食工作,几乎一气呵成地干得十分利索、快捷且又极为熟练。可真是不怪别人赞扬他,是一个干过多年厨房工作的老熟手了。
你可要知道,毕竟,我也曾经是在凤山初中学校的学生食堂里,连续干过七、八年之久的一个老炊事员了。其实,对于王大如他当时的这种表现,我是最清楚且最有发言权的了……
顿时之间,当我进到老师的专用食堂以后,便看见在一张长方形的大台正好摆放在大房间的正中央处,且还在长方形大台的四周,摆着几张长长的长条凳子,一块将大台围了起来。
这些所谓的长条凳子,其实就是利用一段两三米长的大桉树干,再安装上四条腿所做成的一种简易的凳子罢了。
你可要知道,这间老师专用食堂的大房间,其实,它原来本身就是学校的一间空闲着的普通教室。而在此老师食堂的右边,正好就是家在书房垠的王大文老师所教的那班一年级的教室呢……
不一会儿,我们学校的两位新领导和全部内膳的老师,他们先后都陆陆续续地来到食堂了。此时,只见他们相互之间,客气一番地打招呼后,便都一块地围在这张长方形的饭桌的四周坐了下来。
此时,我用眼睛向四周扫了一眼,似乎马上就感觉得到,大概他们也是不分职务的高低和年龄的大小,而只是随意地入座就坐的。毕竟,这又不是正正规规在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什么重要会议,一定非得要实行论资排辈去进行依次就座……
瞬息之间,我用眼睛粗略地向四周扫了一眼,马上就能够全部逐一地认出他们是:
李昌甫校长,李振邦主任,王大信,王志辐,赖汝茂,王文,王其日,王大文,徐天河等老师,以及学校当时唯一的一位女老师——梁有兰,和我一起总共才十一位领导和老师。
就在当我坐了下来以后,马上翻开摆放在自己面前用饭盅所盖住的菜碟时,顿时之间,简直就像发现了宝贝一般,食欲马上便就突然旺盛起来了。原来,在那碟全是冬瓜的上面,竟然还有十多块半肥半瘦的炒猪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