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十八)(9)
当年试搞墩子秧
一直到了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都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所亲身经历和亲自实践做过的一件难忘的往事——对“墩子秧”初次实验的全过程……
那是在1970年的春天的那些日子里……
有一天,我在生产队的评工记分室中,看到生产队所登阅的《广西日报》的第四版当中的一个令我惊讶的好讯息。
突然之间,我简直就像是十六世纪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般,令我瞬间兴奋起来。因为,是我看到有一篇报导,专门介绍有关于推广先进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墩子秧”的文章。
顿时之间,最为令我感到挺新鲜的,就是因为在文章当中,所说到的“墩子秧”,它是一种跟在一般大块的秧田当中,所进行的“育老壮秧”的常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新的育秧办法。
所谓“墩子秧”,它是采用在农村常用的三合土的禾场,首先把大田中的田坭挑上来。然后,用水拌整成为一小厢,一小厢的秧地。再将刚刚出芽用做“墩子秧”的稻种,进行高密度地细心撒播在这些小厢的秧地上面。
一般地来说,一块一分面积大的这种秧田的“墩子秧”的秧苗,就可以插上将近十亩面积的大田了。同时,“墩子秧”一般的秧龄较短,通常来说,“墩子秧”只是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便就可以进行移植到大田中去了。
另外,“墩子秧”又方便进行管理。特别是,能够避免在早稻的烂秧出现。如果要是碰上了早春的“倒春寒”的天气出现的时候,只要晚上在“墩子秧”四周附近,烧上几堆柴火,或用尼龙薄膜进行遮挡一下,就可以避开“倒春寒”的天气了。
你可要懂得,进行推广“墩子秧”的栽培技术当中,其最为优越的地方,就是能够做到节省人工、节省育苗时间、减少秧田面积、以及减少一些“育老壮秧”所必须要的“工序”。
特别是,在进行大面积地推广“墩子秧”种植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可以将过去一贯所习惯了的铲秧、挑秧、育秧、培育壮秧的那些劳动力,大部分集中转移到进行大田的插秧工作上,就在无形之中,便大大加快插秧的进度了。
同时,一担“墩子秧”的秧苗,一般地可以顶得上在以往“育老壮秧”的时候的四到五担秧苗数。因此,每一个进行插秧人员,只要在手中拿上一块“墩子秧”,就能够插上大半天的时间了。这可真够省事和省时了。
特别是,作为栽培“墩子秧”的田块,对于在田间管理上来说,则往往需要尽量地要求抓得要早一些。
这样一来,所培育的“墩子秧”插到大田当中,也就能够像以往的“育老壮秧”所插的田块一样,秧苗也一样能够生长得很好的。这一切,都已经为各地的实践过程所证明了的。
我清楚地记得,也就是在我看了《广西日报》的当天晚上,我便兴趣勃勃地来到隔离屋的志明家里。随后,便在跟他进行聊天的时候,我就马上谈到关于进行试验培育“墩子秧”种植试验的大胆设想。
顿时之间,当时,他便沉声静气地一边在听我讲述有关“墩子秧”方面的知识,和成功后给生产队带来的好处,以及我准备进行试验的初步设想计划;一边似乎正在静静地进行思考。
最后,他便平心静气地对我说道:
“亚飞呀,看起来这个‘墩子秧’,似乎还是挺不错的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方法。似乎跟以前的‘点田’的方法有点类似。如果要是试验成功的话,将会对于我们生产队的两造插田的进度,就会大大地加快了。并且,对于进一步挖掘今后生产队的水稻增产潜力来说,也将会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无限美好的前景。你说呢”
我刚听到志明这么一说,便知道了我们两人之间,对于关于“墩子秧”的问题,已经有了共同的语言,且也已经想到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