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肥七在刚刚从凤山回来的时候,一时之间还没有地方住宿,就只好暂时到我家和我们一块住。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曾经很失望地低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亚茂哥,没有什么办法了,以后也许只好和你们大家一块,在家乡耕田种地了……’
“那时候,你们家的七妹王卓,也是常常到我们家和运芳一起烧水洗身。看来,你们在一时之间,真是算够艰难的了……”
自从七妹他们从凤山回来以后,情不自禁地使我想到了许多当年还不大理解的问题。一直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方才渐渐地露出水面,最终才真正地弄清楚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就在弟妹们还未回来的1968年1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当时,我正好就在天哥的房子中睡觉……
突然之间,便从他房子中的有线广播的小喇叭,听到一个特大消息,就是预告即将要广播伟大领袖的一项最新指示。于是,我当时便也像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虔诚地静静地躺倒在床上,守候在小广播喇叭下,等候聆听伟大领袖的声音。
不多久,便从广播喇叭中传来了我们伟大领袖发表的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重要指示。
这样一来,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本来只是为了解决部分城镇青年就业的暂时的经济政策。瞬息之间,就正式演化成为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
后来,又根据广播电台和报纸的报道,就在发表最新指示的当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也像以往有最新指示发表的时候一样,有一百几十万人到街上,尽情欢呼和热烈庆祝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的发表。
大家可要知道,这一次到街上举行尽情欢呼和热烈举行庆祝活动,也许,就是当年这些红卫兵们最后一次的大聚会,也许,就即将成为是这些红卫兵们最后一次的集体大告别了……
现在回忆起来,当年广大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它要是作为国策推行的话,那就必然会变成在城市里,一定要开展实行全面的总动员,否则便难以贯彻执行下去。
你可要知道,大凡是一个时代本身决定了的事情。那么,所有人都会在它的面前,显示出没有个人意志力可以进行抗争的了。特别是,当运动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使然的话,就会变得谁也无能为力再去进行抗拒它。
在当年,对于我们父母亲来说,他们都还正在当“牛鬼蛇神”,又是正在学校接受革命师生的监督改造。而此时,自己的子女要是不尽早地上山下乡的话,也许,他们就会因为以此为理由,对父母亲进行更为凶残的批判和斗争的了。
同时,就在那个时候,要想进工厂不可能,要想当兵也不现实。而要做其它的事情也一样不可能。
另外,说句实在话,当年他们中的许多同学,大家都一块儿离开学校走了,就是那些从小一块儿念书的同学也一个不留地走了。那么,你究竟还留在那里干什么?
所以,在那个时候从根本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个人的道路可供选择,而唯一的就是无条件地走这条上山下乡的道路了。
到了后来,又在某一历史时期中,在“上山下乡”这四个字后面又附加上了“运动”二字。于是,仿佛在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一场亘古罕见的大迁徙便即将展开和到来。
也是在此时候,城市里的高中生们、初中生们,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红卫兵们,便在突然之间,就全享有了一个后来跟随他们一生的名字——“知青”。
对于当年的情形,我曾经看见过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文字描写:
“一声令下,地动山摇。一手既挥,谁敢抗拒!”。
大家可要知道,在当年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百姓人家的子女,其实根本上就没有第二条道路的可选择,不是上山不上山,下乡不下乡的问题,而是只配上到那里下到那里,没有资格去到那里的问题。
其实,当时的形势已经是都到了“情愿的欢送,不情愿的也欢送”的这种地步了……
以上所叙述的,全然都是当年真真实实的社会现状,并没有渗透半点的虚假的成分……
正是:
伟大领袖一挥手,上山下乡成潮流;
弟妹顿时返家中,自小理想全抛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