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之间,马上便看见志安、王化、四公大阶、九叔志梧、其桢、其瑛、五叔志昕和王忠队长等这帮队里专职的“使牛佬”,个个都在肩膀上担着各自的犁头,吆喝地赶着自己经常使惯了的耕牛,便先后分别往里坡、榕木根、社背一带前去……
随后,担着沙耙分别跟在他们后面一同前去的,便有黄松贵、李启先、朱光喜、汝云大嫂、黄立枚、白祖兰,黄立奉、林宗玉、李德清、李宏光、李启玉、白光玉、徐建芳、林宗芳等一大帮上下两个村子上的十几个妇女。其中,还有几个在背上,还背着一个要吃乳的小孩子呢。
当时,我只听见她们一边走着;一边正在叽叽喳喳地在说个不停……
待过了不一会儿,出发前往到八升种塘冲,负责挖队里的芋头回来分配给社员做明天以后中午餐的,便是上、下村子上的一大帮队里的年轻人了。
只见他们个个也都像和我一样,全是在肩上挑着一担粪箕,一把挖芋头用的竹器。他们一边慢悠悠地正在朝着里坡的方向行进着。很快地便自然而然就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一个长长的队伍。
此时,只见他们一边正在谈笑风生地走着;一边还听闻到在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口中,不时地唱起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当中,所正在流行的一些十分熟悉的“三忠于,四无限”的全民“表忠”活动的时候,歌唱我们伟大领袖的赞歌……
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往前,往后反复粗略地看了一眼。这帮村子上的年轻人,几乎我全然都还认得。
虽然,这些人我已经大多是在八年前就曾经相识过。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当时虽然还是一个正上小学的小孩童。而相隔了几年以后,他们全都成为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了。但是,从他们的长相和言行上看起来,还一样跟过去相差不了多少……
他们便是,志来、志兴、其天、其夫、志明、志棋、志权、运芳、运荣、王化、志琼、其瑛的二妹运娟、运生、大贵、运林、运松、十六其培、十九、小玉、运程、宗玉的亚九、其光……
此时,我正走到了里坡处。偶然之间,当我地往回一看,在村子上又看见到了另外的一番独特的景象……
那就是,在上、下两个村子上,才刚刚放了晚学回到家里的那帮小学生,便马上三五成群地用竹梳子挑着一担粪箕,也像村子上的大人们一样,跟着一块分散地到四周的山坡,和附近富新农场一带的橡胶林带去“出工”了。
你可要知道,他们并不是都在做生产队上的工,而是在给自己的家里进行帮忙着捞正所急需的柴草。看起来,似乎这已经成为了是每家每户中的小孩子们,在他们放了晚学回到家里后的第一要务,也成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中,令我感觉得挺奇怪的便是,在这帮小孩子当中,竟然还夹杂有个后生哥。我仔细地进行观察,原来他便是在村子上,人们常常亲密地喊他做“火生哥”的运荣的弟弟运吉。
此时,我看见到的他,简直就像是鹤立鸡群般地,居然做起了这帮小孩子们的“头头”一样。顿时之间,似乎感到大家都全然地听从他的指挥一般……
瞬息之间,我所能够看到队里的整个出工的场面,竟然是这样壮观。无形之中,令我便感到从未有过的一种无法形容的鼓舞和异常地兴奋。
你可要知道,这样小小的两个村子,经过解放后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变化,居然由原来上下两个村子只有不足五十号人的小村庄。现在,村子上的人口,居然已经快增加到了近二百人的一个大村场了。
其中,就光是队里出工的劳动力,也快接近了一百。这该是一个多么令人高兴和欢欣鼓舞的事情。正如,我们伟大领袖所说的,“人多热气高,干劲大。什么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可是,在另一方面,却又令我特别感到担忧的便是,现在生产队的生产水平和收入分配,竟然还是这样的低下和落后。人均分配每年也只有不到三百斤的稻谷,而每一个劳动日的分值才二角钱左右。
我心中便想,要根本上彻底地改变生产队的这种落后贫穷的状况,必须得在生产队的水稻亩产上进行大做文章。同时,还要将队里的各项农、林、牧、副、渔业方面,去进行全面规划,寻找真正解决这种困境的出路不可……
正是:
队长喝令喊出工,男女社员全出动;
学生回家顾柴火,场面壮观又火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