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第六十九章在凤中食堂那些岁月里(三)(2)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风雨人生路> 第六十九章在凤中食堂那些岁月里(三)(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在凤中食堂那些岁月里(三)(2)(2 / 2)

另外,还得要坚持每天用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写好日记。因为,在一年多来的农村劳动,使我以往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变得时断时续,甚至于中断不写了。没有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实在非常可惜。

从今以后,我要通过天天写日记,把许多值得记载的事情都记下来。并且,还要做到经常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实行像古人一样“每日三省吾身”,不断地进行反思。一定要紧紧跟上时代的前进脚步,绝对不要成为了时代的落后者。

……

正是:

当年日记记分明,决心创作好精神;

争分夺秒狠抓紧,勤奋坚持牢记清。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此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底,即今后将会对我终生都是受用不尽的。

当时,我不但喜爱阅读一些全国著名的文艺刊物。如《人民文学》、《北京文艺》、《解放军文艺》、《收获》等。同时,也是比较喜欢和关注一些地方上的文艺杂志,以及不少报纸上的文艺副刊。

我还清楚地记得,其中从当时的《广西文艺》月刊中,曾发现和阅读了玉林的农民作家黄飞卿的不少乡土文学作品。发现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极其浓厚的桂东南一带的乡土气息,简直真有点像著名擅长写农村和农民的作家赵树理的作品那样,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和爱不释手。

当时,我认识和令我崇拜的还有在凤山农业技术站中的莫培滔同志。

他也常常会在玉林的《大众报》、《金田》这些文艺刊物上,发表他的不少小小说,或散文之类的文章。我也总是非常喜爱进行阅读欣赏。

在那个时候,我们博白还有不少像庞国弘、李继孙等年轻的业余作者,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业余作品,并且还在一些刊物和报纸上进行发表。

因此,他们的这些典型事例,也曾经对我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与鼓舞的作用。于是,我便常常在瞑思苦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大胆地进行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尝试呢?

正是:

转眼同窗已成才,碌碌无为增一岁;

榜样激励搞创作,浪费青春不应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