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解放以后,由于他年龄偏大,又再加上没有文化。于是,便复员转业回到老家当了农民……
一直到了1968年,当我们几兄妹回到家乡插队的时候,他还一样地当我们村的生产队长哩。
当年,我常常听见王忠队长总喜欢在人们面前,诉说和夸耀他那一段倍感自豪和光荣的走南闯北的人生历程……
在有的时候,我还常常会听到当他高兴时,总会哼唱那些北方所流行的民间小调,以及放大声腔尽情地唱一些还不大入格的京戏。
可见,他的确是一个性情豪放、开朗,并饱经风霜和世故的过来人。人们还常常根据他的个性,说他是一个“万年宽”……
旁边,另外的那个年纪才二十出头的后生哥,是我在小时候就已经认识的,并且曾和我一块在良村小学读过书,又比我低年级的王运琨。
后来,在土改时也像王忠他们一样,跟随他父亲王其福,从他老家书房垠搬迁来石湖坡上高屋居住的。
于是,他便也一样自然而然地成为,搬迁来石湖坡居住那十多家“外来户”之一。
后来,我才知道,运琨正是队里的记分员,也算是在生产队的领导班子中第二把手了。
你可别小看他人长得身材单薄,好像没有多大气力一般。但是,他却是一个倒有气质,也是属于一个彼有心计的那类人呢……
正是:
看管水碾王伍哥,王忠王伍叔侄好;
运琨后生有气质,三人成堆话语多。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