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级纪事〔上〕(16)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风雨人生路> 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级纪事〔上〕(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级纪事〔上〕(16)(2 / 2)

“第二段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四句,是描写这个男子,正在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的四句‘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一段,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于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正在想像结婚的时候的热闹情景……”

此时此刻,全班几十双瞪大了的眼睛,全都集中地看着秦桂祥老师那讲课时的表情,聆听秦老师那精辟详细的讲解。

顿时之间,此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全都被秦老师用形象且生动的语言,描绘得如亲临其景一般。

接着,秦老师又作了更深层次的剖析,使我们进一步领会全篇诗经的深刻含义,使我们更加进一步去领会课文中的内容和思想境界。他说道:

“《周南。关雎》诗意般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对人的美的审美过程。”

接着,他又继续说下去:

“大家可要知道,此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

“于是,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是,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的感受。

“通常来说,少年男子初遇女子的时候,往往只是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随之而来的便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

“于是,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便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

在当秦老师停下片刻之后,又对诗文作了一个概括,并把重点的话句抄写在黑板上。

最后,他便总结性地说道:

“‘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以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当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就揭示出来了。前面说过,《周南。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

“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当中,这些关系和谐地构成了审美的主体,因而,便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第一节课,就这样地在秦老师那津津有味的讲解当中,瞬息之间,便过去了,可是,我们却仍然还沉浸在这无穷的回味之中。

等待过了一阵以后,那第二节上课的钟声便又响了起来……

正是:

起立坐下老师好,语文诗经第一课;

朗诵解释讲故事,精辟详细有味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