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6章 向西去(1 / 2)

白青松的确安分了不少,但不是因为萧冀曦的警告,而是因为时局实在是不容许他再折腾下去。白家当年东北最大头的其实是药材生意,白青松从长到十五岁上下就年年去往吉林收参,虽然不用亲自进山,但也是惯常经历风浪的,所以一个人来到上海几乎是白手起家,依旧是做下了一番基业。

这些年在上海,做药材生意已经几乎不可能,日本人虽然主要是对西药把控的严格,但中药材的功效他们也是将信将疑的防着,药铺依旧有,但基本上也只有治个感冒发烧或是调养身体的能力,近来连刀伤的白药都已不再卖。白青松重新建起来的这一个商业体系主要是卖布匹,因还能从东北弄一点皮货来,也还很有竞争能力,然而现下是这一条路也断了。

日本军部发了新的命令,把棉花之类的一十八类物资都归为统制物资,一应贸易往来都要经过他们,白青松的生意好巧不巧都落在这十八类里面,他又最不耐烦与日本人打交道,所以零零散散的把生意都抛了出去,因为不肯抛给日本人的缘故,价格被压的很低,好在早年间的家底还是有,可以安心做寓公而不至于被饿死。

张芃芃不肯闲在家里,棉花成了统制物资,丝绸却也还好,于是服装店改为旗袍专卖店,把一个愁眉苦脸的白青松栓在柜台后面当起了店伙计。这都是白青竹向萧冀曦转述的,转述时一脸的幸灾乐祸,显然是已经亲眼见了那样滑稽的场景。

萧冀曦本也想去看看的,但因为上面把清乡条例推广到了上海郊区,七十六号没能逃过跑腿的命运,军事清乡轮不到他们,但为之后做宣传也是下足了功夫,因为这号称是一项怀柔政策,所以要每个人都务必和风细雨的对待工作——王闯曾说不如直说是笑里藏刀——每个人脸都几乎笑抽了筋。

李士群是清乡委员会的秘书长,当然是用自己手下的人比较应心得手,所以手下人倒霉也就成了必然。

萧冀曦本人倒不用担心被编到清乡队伍里去,因为他那条腿一看就不是适合长途跋涉的,况且李士群向来也不怎么放心他,要是把人外放到脱离监控的程度,只怕要更不放心了。但他也是跟着没日没夜的忙,主要工作就是在那些宣传册子上下功夫,按着李士群亲自吩咐下来的,务必要能够“简单易懂,令人心向往之”。

前者倒是不难,后者则是干脆不可能,一团屎就算装饰得再好也还是臭不可闻,萧冀曦觉得自己被熏得头疼,也不纯粹是心理作用,油墨味也很够人喝一壶,且还要捏着鼻子往册子上添加自己的名字,用的是“校对”这一名号,让他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李士群是想借此把他竖成一个靶子,如果能招致一个义愤填膺的反抗分子搞一场成功的暗杀,则皆大欢喜。

因而册子投入使用之后萧冀曦觉得有点提心吊胆,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里有鬼便害怕走夜路。对于这件事他本想抗议一番,但话到嘴边又不敢往外说,他想说的是自己这名字便头一个与简单易懂沾不上边,但总觉得说这话会导致什么不可预测的后果。

从白青竹跟虞瑰有限的交流来看,铃木薰最近过得也不轻松。这就更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因为据说又是与日共有关,因为上一次所逮捕的日共是尾崎秀实与町田明的缘故,铃木薰似乎也背上了一些嫌疑,只是由于背景过硬而没人敢动,现在晴气庆胤给他这个任务也多少带点警告和试探的意味,如果铃木薰成功把人抓到了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没抓到,这没抓到的原因便很值得人深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