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逆宋> 二五八 寻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五八 寻祖(1 / 2)

又到了约定在燕云会馆碰面的日子。

秦阿丹兄妹,陈烈钧三人都是春风满面。

柴宗训笑到:“看这情形,阿丹和玉黍在汴梁玩得不错,陈兄的生意也很好。”

陈烈钧说到:“托苏兄的福,此求彼有,还算不错。”

“汴梁,汴梁真的太大了,”玉黍边说边比划:“街上繁华,人也很有礼貌,比巴格达城要好。还有穗都,各式各样的面孔,各种不同的言语,想不到中原同时拥有两个超级大都市。”

“不止呢,”陈烈钧说到:“北方的幽州,江南的江宁城,也是像穗都一样的大都市。”

玉黍立刻跳了起来:“阿丹哥,我要去幽州和江宁。”

陈烈钧笑到:“你不急着回巴格达城了吗?”

“我要先去幽州和江宁看看,再回巴格达城,”玉黍说到:“将来倘若阿丹哥与我一同回大食,我要带他去见赛义提王子,把他在中原的见闻讲给王子听,让大食也多几座像巴格达城一样的都市。”

柴宗训心中一动,开口到:“很难,以现在的条件,大食很难像中原一样,同时拥有几个繁华的大都市。”

“为什么?”玉黍颇不服气:“大食人很早就将生意做到四海,大食也一样幅员辽阔,不比中原差在哪里。”

“大食比中原差的地方,要用心去感受。”柴宗训淡淡到。

不光中原人,大食人她也是有故土情节的。

我可以说故土贫瘠,骂当官的贪污,但你不能说。

“说得那么玄乎,”玉黍的用词已经很准确了:“你又没去过大食,你怎么知道?”

柴宗训笑到:“不知道你们接下来有没有时间?要是有的话,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看过之后,你就知道大食比中原差在哪里了。”

“有,有,有,”玉黍急忙答到:“我倒要看看,你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陈烈钧说到:“若是距离太远,我恐怕不能陪伴你们,我还须贩些中原物产回苏禄。”

“陈兄非去不可,”柴宗训说到:“此地与你颇有渊源,且就在你回穗都的路上。”

陈烈钧思虑一会:“那我倒真要见识见识。”

这一次出行没有带上董遵诲,四人水陆并进,经淮河入荆南,下长江而到江州,穿过柴桑古战场,便到达此行目的地,德安。

踏足德安,玉黍便露出失望的神情:“这座城,比先前路过的江州都要差得多,如何与巴格达城相提并论?苏公子未免也太小看我大食人。”

柴宗训笑到:“我带你来,并非为看这座城池有多繁华,而是告诉你大周能同时拥有四五座超级大都市的原因。”

玉黍瞪大眼睛:“在一座小城找大城繁华的原因?苏公子你也算别出心裁了。”

柴宗训淡淡一笑:“玉黍越来越会说中原话,连成语都学会了。”

“那是,”玉黍颇为得意:“我学过很多地方的话,比较起来,中原话虽然最难学,但表达心底的意思是最准确的。”

几人顺着官道前行不远,前行便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牌匾,上书‘义门世家’。

两侧立柱上鎏金的对联:聚居上千口人间第一;合爨两百年天下无双。

玉黍虽会说中原话,但认识的字却不多,指着对联问到:“这是什么意思?”

陈烈钧解释到:“意思是这个义门世家从祖宗传下来两百年没有分开,现家中千余口人同吃同住,天下仅此一家。”

玉黍掰着指头算了算:“两百年不分开,一千多人住一起?”

秦阿丹说到:“中原有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两百多年不分开,这账怎么算?”

柴宗训笑到:“你要搞清楚这账是怎么算的,也就能搞懂中原历经战乱,却为什么只要战乱平息就能出现多个超级大都市的原因。”

陈烈钧接话到:“想此义门世家必是忠孝节义非常,否则两百多年,千余口,怎么过得下去?”

“想不想看看这一千余口是怎么一起过下去的?”柴宗训笑问到。

秦阿丹连忙答到:“想,当然想。”

“先去买上九十九个包子带着。”柴宗训继续笑到。

“为什么?”

“等一会你就知道。”

秦阿丹买了包子,四人一起进村,前行不远便是义门正宅。门楼前也有一副对联:孝义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一群黄犬似乎闻到秦阿丹背后的包子香,纷纷冲出来仰头汪汪大叫。

一老者拄拐出来喝止住黄犬后问到:“几位客人自何处来?是路过本村吗?”

“小生这厢有礼了,”柴宗训施了一礼:“我们是汴梁陈尚书升公的学生,我姓苏,听闻升公出身义门世家,特来寻访。”

“原来是汴梁来的贵客,”老者转身示意:“贵客里面请,我这便通知家中礼宾。”

几人穿过门楼,才看到义门正宅的庞大,屋宇连通足有几里,倘是走上一圈,不下十里路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