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逆宋> 二五四 征辽辩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五四 征辽辩论(1 / 2)

新的法令很快颁布下来,大周境内将逐步废除流刑和肉刑,全部改为徒刑。

境内大狱逐步因地制宜改作坊或农场,供人犯服徒刑。

同时严禁殴打人犯,因为现在健康的劳动力实在太过重要。

事情太过繁杂,柴宗训已无暇参与,一律交与曹翰去署理,他眼下要做的,就是为大周即将到来的大发展创造稳定的局面。

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是辽人,自从听取慕容德丰的战略拿下幽云后,北方一直太平至今。

辽国也在明主耶律贤的治理下,终于平息纷争,国力蒸蒸日上,先前还曾与豪强世家配合攻打幽州。

柴宗训放出风去,留在汴梁的将领杨业和呼延赞听说要打辽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朝臣都似乎安定于眼前的局面,不太愿意打仗。

先是翰林学士冯平上书一封,痛陈清平世界来之不易,战事一起百姓必会遭殃,况辽兵凶猛,倘是战败,恐庙堂震动,恳请皇上以社稷苍生为念,勿要轻启战端。

柴宗训看过奏折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暂且留中,当做没这回事。

但冯平不愿意他的忠义执言就此成了废纸,大朝时主动出班问到:“皇上,臣日前上的止战疏,不知皇上看过没有?”

大朝上问出来,柴宗训自然不能回避:“朕看过了,冯学士很用心,写得很好。”

“皇上若肯纳忠良之谏,臣便是呕心沥血又何妨?”冯平说到:“只是臣听说,背嵬军已在整装,要向北境开动?”

军国大事,靠哄靠骗靠拖延是不行的,柴宗训说到:“是的,背嵬军即将前往丰宁。”

丰宁是幽州城外的一座城池,先前辽军与世家大族配合进攻幽州失败,杨延平乘机出兵将丰宁城夺回。大军出丰宁便能直捣辽国中都大定府,威胁上都临璜。

辽国五都,南都幽州和西都大同府已被收回,辽国宗庙都在临璜府,倘攻下大定,必致辽国震动。不过因辽人的放牧习惯,以及祖上传下来的‘捺钵’,皇帝倒不一定常驻临璜府。

先前收回幽云守住北方边境后,周师一直在南方征战,辽人正好趁机猥琐发育。耶律贤剪除了国内政敌,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皇位制度,如今境内一片强盛景象。

“皇上,”冯平大呼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如今汉家河山尽复,百姓方得享太平,国力正是上升之时,战事一开,必致国库空虚,百姓负担加重怨声载道,臣请吾皇三思。”

一群文臣跟着跪下:“请皇上三思。”

柴宗训淡淡到:“冯学士饱读诗书,必见过汉唐之时舆图,难道我汉家江山就这么一巴掌大?别的不说,朕清楚的记得,辽东自古便是我汉唐河山。先前渤海国因不惯辽人欺压,欲举国内附,朕因他事迁延。”

“如今我大周国富民强,兵强马壮,朕岂能坐视汉家遗民受蛮夷欺凌?”

“皇上,”工部尚书林彦升出班到:“辽东苦寒,原非汉地,历代渤海国主实是朝秦暮楚之徒,汉强则属汉,夷强则归夷,实不值搭救。”

冯平也跟着说到:“皇上,虽汉唐舆图上辽地与辽东皆属汉家河山,可这两地无法耕种,与我汉人生活完全相左,即便暂且攻下,最终却也还是无法实控。虽赢了战役,却输了战略,实是得不偿失。”

“两位卿家误解了朕的意思,”柴宗训说到:“朕并非一定要占据北方河山,朕出兵的目的,只为打垮辽国,令其再也无法觊觎我中原。”

赵匡胤出班来了一句:“皇上,自幽州城架上火炮,辽人便再休想踏足中原。”

“火炮并不能确保幽州城的稳固,”柴宗训说到:“能造出火炮,本就兼取了北方冶炼之术,倘辽人亦掌握此术,我北方边境岂非危矣?所谓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只有将辽人赶到北海以北,我中原方能高枕无忧。”

“皇上,”冯平又说到:“辽境广阔,且多沙漠,倘是王师出击,辽人回避;待王师回师,辽人却又尾随而来,如此往复几次,大周必被拖垮。”

“当年以大汉之强盛,历四世之积累,虽打垮了北方蛮夷,却也将自家拖垮,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其后一直都未恢复鼎盛荣光。”

“如今大周立国不到二十年,且先前征南唐南汉耗费大量国力才刚刚恢复,皇上怎可轻启战端?”

这一下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大周虽强盛,但却经不起拖。

要是出兵一下子能找到辽国主力决战倒还好说,倘若辽人转进漠北,待周师回去之后再跟进,如此往复几次,国力必被拖垮。

且辽国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都是历史记载的名将,先前征幽云之时,柴宗训靠着两世为人才能胜出,如今历史早已改道,又是深入辽境作战,若是辽人转进几次趁着周师疲敝一路掩杀,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