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逆宋> 二五一 玉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五一 玉米(1 / 2)

这东王果然是个顽主,不过只要他愿意,倒也没理由拒绝。

清点一下随行人数,竟有三百四十人之多。

蒸气螺旋桨启动,董遵诲也终于松了口气。

柴宗训笑问到:“怎么,在苏禄压力很大?”

董遵诲摇摇头:“压力倒是不大,而且我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不过两个月时间,就能圆满回国。”

“圆满?”曹翰说到:“这是赔本赚吆喝,当然顺利,希望长线能把苏禄这条大鱼钓起来。”

樊若水努努嘴:“喏,咱们有人质呢,不怕这条大鱼会跑。”

几人转头,东王正在船上四处查看,对他来说,这艘船上什么都是稀奇。

“所以,”柴宗训淡淡一笑:“得想办法把他留在中原。”

樊若水略有担忧:“这样不好吧,倘是被其他诸夷知道,以为中原扣留君主,谁还愿派使节前来?”

“让他自己主动留下来不好么?”柴宗训淡淡到:“为什么要扣留?”

“苏公子,”曹翰执礼认真到:“这些时在苏禄的见闻,我倒有些想法。”

“哦,”柴宗训摊手到:“说来听听。”

“苏公子,既然苏禄能以关税为抵押,在岛上大肆建立学堂,大周关税岂止苏禄百倍?为何不依样在银行抵押,贷款出来在全国建学堂?”

“此事我早有考虑,不然也不会怂恿西王这么干了,只是目下暂不适合大周。”柴宗训说到:“回汴梁之后你可上一本奏折,言明此事利弊,将来时机成熟,便可直接开建。”

曹翰疑惑到:“苏禄那么穷都能建学堂,为何暂不适合大周?”

柴宗训笑了笑,解释到:“其实很早之前我就这么想过,至少让大周人人都能识字算数,但大周幅员辽阔,在全国开建学堂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须耗费大量国帑,而大周周边强敌环伺。”

“一旦边境有风吹草动,学堂就必须停下来,而因建学堂获取利益的人,不论官员还是百姓,必致怨声载道,届时内外都不稳,对朝廷来说,是非常麻烦的。”

曹翰思虑一会,开口到:“苏公子多虑了吧,眼下大周国泰民安,百姓无不感念圣恩,岂会怨怼?”

柴宗训呵呵一笑:“那是因为百姓人人都有饭吃,有稳定的收入,能安居乐业,你试试让一个每天收入一元的人,突然变成每天只收入五角试试?”

曹翰说到:“五角已经能在大周任何一个州县生活得很好了。”

“这就不是生活得好不好的事,”柴宗训说到:“人性贪婪,今天赚一元,明天就想着赚两元,后天就敢想四元。”

“突然让他的收入变成五角,这不是少了五角钱的事,而是他的欲望被打了折扣,他岂能答应?这就是人性中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原因所在。”

曹翰身为臣子,自然要为臣子说话:“苏公子,虽人性贪婪,但朝中也不乏正直之士。”

“我知道,”柴宗训说到:“我巴不得全大周都是正直之士呢,可这也不过是个奢求而已。每一项国策的制定,都会影响到大周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推行之前,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若时机不允许,结局不能承受,那就缓一缓。以苏禄和大周比喻,苏禄四周是海,唯一能跨海打他的就是中原,但对这化外蛮荒之地,中原只要其消费市场,不要土地。且苏禄的学堂,不过是贵族子弟学校。”

“但大周就不同了,北方有辽国,西边有吐蕃各部,他们无一日不想倾入中原,占我国土。我要建的学堂,是大周人人都可去读书识字,为社稷源源不断供给人才的地方,此项耗费,远非苏禄贵族学堂可比,非等到外部局势平定不可。”

曹翰说到:“苏公子,目下西域已有潘太尉在经营,回朝之后,我愿举大兵北伐,将辽人赶到北海以北,不再威胁我中原。”

“军国大事,回朝之后再议,”柴宗训问到:“樊大人,离穗都港还有多久?”

樊若水回到:“公子,若日夜不停航,则还有三日航程。”

“放慢船速,”柴宗训吩咐到:“日行夜不行,分出一艘快船日夜兼程赶至穗都,命慕容兄在穗都港举行欢迎仪式,迎接东王。仪式最好震撼些,争取一次就将其吸引住。另外命其在城内打听,有没有大食商旅,能够帮忙翻译。”

曹翰说到:“昨晚我回想一下,自唐末乱世,吐蕃各部相互厮杀后,西域的商道似已断绝。大食商旅恐难寻,不过可查访一下有无当年的商旅后人滞留中原归籍的。”

“反正一定得找到一个懂大食话的,”柴宗训说到:“西域商道断绝,正好这批人回国后可领着大食人从海上而来,也省得到时候派使节。”

“遵命。”樊若水转头匆匆而去。

除了大胡子和小姑娘以外,其余大食人都被分配到其他船上。

船行缓慢,大胡子有些急躁,小姑娘却仍是抱着他的盆栽。

柴宗训实在好奇这盆栽到底是什么,便问到:“wheredidthiscomefrom?”

小姑娘已不须仔细分辨便能听懂他的话,回到:“maya,maya。”

玛雅?中阿迈瑞卡以及加勒比地区?

柴宗训不知道那地方离大食有多远,不过阿拉伯人把生意做到世界每个角落,果非虚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