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团聚……”
李氏像是魔障了一般,念叨着这两个字。
许多记忆不是她想忘,而是容不得多想。想得多了,难免生怨。
他们这一家子,何时才能真正团聚啊?
“娘,会好的。”
李霭拉住李氏的手,像小时候那样,母子俩相互扶持。他已经长大了,他们都长大了,可以为母亲分担忧愁。
儿子的手温暖厚实,好像有他在,万事都可以不用担忧。
李氏欣慰不已,点点头。
“嗯,霭哥儿啊,好好过你的小日子。”
好好和钱明珠过日子,外面的事,用不着他担忧。
李霭本想点头,却又觉得有些不对。
“娘,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怎么是过好他的小日子,他的小日子也要和娘一起过!
李氏摇摇头,“没有,你想多了。”
……
隔日,李家到钱家下聘。也就几步远的距离,李氏不但请来了族长和里正,还把县太爷也给请来了。
别说钱家人,族长和里正都受宠若惊。
没听说李家还有这等人脉啊?城里的县太爷,踏踏实实的朝廷官员,人家还是两榜进士,在钱塘县说一不二的存在。
他怎么会和李家有渊源?
按照县太爷所说,是李霭学问太好,他惜才,听闻李家下聘,也想为这个后生出分力。
这样的解释无可厚非,城中也有不少富户资助贫困学子读书,一旦高中,便是两家欢喜的事。
族长和里正都接受了这一说辞,老太太也没有话讲。
见到了县太爷头上戴着的顶戴花翎,她才有种回到古代的踏实之感。这可是古代公务员,不知道她这个老太太能不能被县太爷记住?
“老夫人,霭哥儿是我看着长大的,这小子以后准有出息,您把闺女儿嫁给他,不亏。”
县太爷像个称职的媒人,对李霭极尽溢美之词,让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他是李家长辈。
老太太笑呵呵地点头,毕竟,李霭是她未来女婿,听到县太爷这么夸李霭,她老太太也与有荣焉。
大家宾主尽欢,李家更准备了二十四抬礼,乃是正儿八经下了聘,不知道惹了多少人艳羡。
这二十四抬礼中,值得一提的便是摆在前面的一对儿大雁。
据李氏说,这是李霭昨夜特意捉来的。
大雁是候鸟,来去有时,守信守义,被看作忠贞的象征。而有大雁做彩礼,则是矢志不渝的寓意,又代表白头到老。
李家这对大雁还是李霭亲手抓来的,意义更加不凡。
老太太早就接受了李霭这个女婿,这对大雁也算锦上添花,无论是老太太还是钱家人,都感受到了李霭对钱明珠的看重。
按理说,男方下聘,钱明珠是不该出现的。不过农家人不讲究这些,钱明珠知晓这对儿大雁是李霭捉住的,眼圈就红了。
她不动声色离开了钱家,直奔李家而去。
老太太看在眼中,并未阻拦,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才算良缘。
钱明珠以前对李霭的感情有多深,老太太并不知晓。不过今日之后,老太太相信这是对儿良缘,也算全了她的心事。
当县太爷得知这里是钱书白的家,老太太是钱书白的奶奶后,更是对老太太高看一眼。
“原来是钱小郎的奶奶,怪不得,怪不得。”
怪不得什么,县太爷没说,但老太太知道,县太爷算是把她这个老太太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