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大脑穿刺救治
吃完饭,陈群没有时间看女朋友对新医院的设计方案,而是拿起女朋友给的病例,急匆匆地过去找姜明院士,这桩手术还需要姜院士的一点点建议,他才能确定心中的最后一丝丝疑惑。
姜明看着陈群递过来的资料,看了两眼,就提出了疑问。
“你是想通过鼻腔来完成大脑腔镜手术?这样的安排不是不合理,只是危险性更大一些,要求度也更高一点。当然,对于你来说没有问题,但我认为你采取传统的方案更好一点。毕竟从鼻腔进入大脑,一个绕不开的组织器官就是脑干。你能完成的手术其他人是无法完成的,但你完成了就必然有其他人模仿,最后导致一个个失败,那为什么不示范一种更稳妥的常规方案。”
陈群愕然,他过来正准备咨询手术过程中绕过脑干的构思,但却想不到得到这么一个建议。
想想也不奇怪,姜院士说的事实,他能完成的手术,绝大多数医生无法完成。但既然有了第一个人吃螃蟹,那自然有更多的人也会跟风。那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堪设想。
如果跟风的医生是宗师级,那自然只需要看两眼就主动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人力有穷。但对一些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家伙来说,在特殊激进的时候,就会选择同样的冒险,那必然后果就是手术失败,病人死在台上。
这就是常说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陈群一下闻弦音知雅意,知道姜明是变相地对他进行劝告,让他不要在刀尖上做文章,当有更稳妥的选择的时候,自然是稳妥为主。尽管有一些打击他的自信心,但却是肺腑良言。
因为所有医生都知道一个真理,医生没有杀死病人,仅仅是治疗的病人不够多。本事再厉害的外科医生,也会对很多状况束手无策。
他上次通过鼻腔给杨小泉院士做脑瘤切除手术,那是无可选择,故此可以冒险。但现在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更简单的法子才是最稳妥的。
陈群收摄了一下心神,向姜明道谢。
“姜院士,谢谢你告诉我这句肺腑之言,经验之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正在说话间,电话铃立刻响了起来,还是他特意设置的特殊铃声,连忙做了一个手势,准备接电话。几乎在手才一举起来,姜明的电话铃声也以警报声的方式响了起来。
两个人同时互相看了一眼,都一起从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同时接到一个医院的呼救电话,不是手术台上出现了大崩盘,需要他们两个医院最好的脑科专家去救台,那就是有什么脑科急诊患者才送了过来。
“这里是直升飞机急救组转过来的消息,有一位13岁的男孩正紧急送往医院,他的头部被一根钢筋从前脑穿刺到后脑,马上抵达。刘院长下令请你和姜院士马上去急诊中心进行会诊。”
通话才一完毕,微信上立刻传来了几张图片。
陈群一看,不禁愣住了。小男孩的眉心正中,正有一根典型的建筑钢筋斜斜穿刺进去,然后从后脑上方穿了出来。
一般人受到这样的穿刺伤,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死亡了,更不用说送医院进行抢救的份了。
“现在血压104/63,经皮血氧饱和度96,意识水平昏迷指数为5,睁眼反应1,言语反应1,运动反应3!”
陈群才这个通报,就愣了一下,知道这可是比较典型的国外风格,医院的几架急救飞机的通报不是这种模式的。这或许是北条大小姐那边派过来的合作人员吧?好像听说两家加深了合作,有日本急救人员过来交流也是非常正常。
他平日根本不管这些闲事,自然也不知道这方面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