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号手术刀,止血纱布!”
陈群几分钟后就站在了手术台上,这次维克多爵士并没有进入手术室,反正他心知肚明,他加入进去,也是担任助手,反要被这些愚蠢虚荣的老家伙们嘲笑,索性将工作全权委托给陈群,让他单独完成。
手术成功后,他更能让那些老家伙们闭嘴。反正她加入进去,其实并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反而在外面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或许还能找出陈群的少许遗漏地方,给出一点建议。这手术成功,他依然是领导者,纵使就算没有功劳,但慧眼识人的美德,可是永远少不了了。
这就是大英帝国的绅士风度。
陈群拿着止血镊,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将脑部静脉大出血给止住了。而且陈群的止血方法简单明了,直接用止血钳夹住了一根静脉支脉,再用电刀轻轻灼烧了一下其余几根依然流血的毛细血管。脑静脉的血压立刻升了上去,监控器也停止了警报。
脑部大出血,说严重不严重,说严重简直就导致患者死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只有一个,找到出血点。不过大脑和内脏不一样,不可能将所有器官翻转到处找一通,需要靠丰富的经验和解剖学知识,来最快定位出血位置,然后再开始止血。
这个过程一般都是需要几分钟时间,但刚才手术的医生,就无法从众多的血管中找到确切的位置,才导致了他们不得不向维克多求救。
但陈群一上手,就立刻将出血止住,至少说明一件事情,就是陈群的经验比他们更丰富,知识比他们更牢固。有时候,手术上的事情,就是那么一丁半点的小技巧,最后却决定了患者的生死存亡。
最让他们气馁的是,在手术没有开始,维克多爵士就断定他们在那个区域会出现大出血,结果果然说中了。尽管他们将事故提前了一点,还没有碰到维克多爵士指定的血管,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否认的。
但大家都是专家中的专家,专业领域的事情,大家一说就懂,非要硬来说没有出现维克多爵士预判的状况,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明眼人都知道你们是提前触发了,狡辩就是败人品的,还不如直接承认干脆一点。
不过所有皇家医学院的专家和医生都知道,维克多爵士尽管是神经领域的专家,但他还绝对无法提前判定究竟是哪一个部分哪一根血管出问题,这也不是他的手术风格。
那剩下能做出这样判定的,就是他身边年轻的陈了,尽管不少医生都听到他的近视眼矫正手术正式申请诺贝尔医学奖,但所有医生都对这件事情嗤之以鼻。知道这仅仅是炫耀仪器技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这种新型设备的特殊运用。
诺贝尔医学奖几十年没有给任何一个外科术式颁奖,争夺一下提名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炒作。不过因为这种技术非常先进,思路也无可挑剔,争取一下提名,大家都是觉得有这个资格的。
毕竟,哪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发明的术式,最后获得诺贝尔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