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脑科手术,对于其他医院来说,算是一个大手术。但对于祥云医院的技术实力来说,只是一个简单手术,并不具备什么难度。真正具备难度的,在于找到合适的干扰素和确诊病情。
故此,姜明院士在示范手术室,更多的是解说如何确诊这种罕见病例,和如何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病毒检测和病理试验。
这趟十分无趣的示范课,在姜明院士巴拉巴拉讲述了四十多分钟后,才正式开始手术。不过因为陈群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又在系统手术台上做了几次,尽管是担任助手,但在他轻车熟路的配合下。
顾宁以一个心脏科医生的身份,做起脑科手术,也是一副大家风范,根本看不出他是跨科室操作。在他的手底下,一台教科书式的示范手术,犹如行云流水般地在二十分钟内就完成了。
这个速度,不仅让顾宁大吃一惊,就算是旁边观看的多位外国专家和医院内的各位教授,也觉得眼前一亮,一改刚才沉沉欲睡的沉闷气息。仿佛看到了一场精致得无可挑剔的名家的表演,才一出手,就激荡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对于最清楚学生能力的杨小泉院士,更是将手掌放在了下巴位置,全神贯注地盯着担任助手的陈群。他心头可是明镜一般,知道整个手术的主导权,已经完全落在了陈群这个助手的手中。是他用精湛的外科手术能力,提前就给顾宁预备好了完美无缺的下一步动作。
这情形就好比俗话中说的那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主刀的顾宁,就如同这般状态,他只需要稍微动一下手里手术刀,就将流程迅捷而简单地进入到了下一个步骤。
如果要是眼力略差,不知道自己徒弟的能力,杨小泉自己都觉得,他是一点看不出这场手术的重心究竟在哪一个人身上。只会认为是主刀医生技术高明,每一个动作都是完美无瑕地完成,没有任何多余动作,中间也没有任何停顿。
最为重要的是,杨小泉更看出了顾宁在手术中期,他的动作稍微发生了一点点细微的改变,渐渐和陈群的动作融为一体,两者配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每一个动作间,不再是平常那样细腻谨慎,多了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杨小泉一下明白过,他这个传承衣钵的弟子,在打熬了十多年后,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自己的境界,将手术能力提高到了一代宗师的境界。
这个突破,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既需要长时间不懈努力的练习,更需要脑海中灵光一闪的融会贯通,将自己交给他的方法,打磨锤炼过,彻底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主次分明地构架了一个自己的手术方式。
这一切,都是陈群那小家伙给“逼”出来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这次手术,给“喂饱喂足了”,自自然然地就帮着顾宁给催生出来了一个崭新的手术面貌和心态气势。这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但却又踏踏实实地存在。
很多时候,导师在手术台旁边指导手术,并不是为了完成手术,更多的是为了保驾护航,尽量避免学生少犯错误,少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陈群这个学生的外科手术能力。他必须在心脑血管手术上,拥有比顾宁更高的造诣,才能帮着顾宁提高手术能力,就算是从最低范围来说,也不能低于顾宁的能力。不然,他就是一个累赘,反给主刀医生制造麻烦。
或许,黄世仁那小子说得一点都不错,让自己的关门徒弟祁虹这女孩子,一直跟着这小子进行手术,要不了两年,又是一个心脑血管外科手术的领头人。
等下和刘老头商量一下,让组织决定,安排这小子直接担任一个外科小组的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