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要早点得到诸位爱卿,大周朝又何至如此狼狈!”兴庆帝听闻后也是无比感叹的坐了回去。也正如他所言,如果大周朝早个几年便能得到他们这些年轻人操持军务,来支撑朝局,来做备战的准备,大周朝有何至于此不堪,就连同应物质也是捉襟见肘。
“现在也不迟,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必定能够保大周朝的江山不失。”此刻栗源丞相也不失时机的站出来,同样作出承诺。只是他的话粗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如果细品就会明白另有深意。
很多时候君臣之间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最终决定胜负的并不是权利,而是智慧。聪明的人用头脑管理人,而愚蠢的人则用手中的刀枪剑戟。
那一刻坐在椅子上的兴庆帝眼神复杂,随着西面战事的结束,兴庆帝的内心确实也在经历新的改变。正如同很多主和派求的想法,在整个朝堂之上也有这么一股暗流在涌动。他们期待着朝廷能够继续与羯人保持现在的状态,可以继续向羯人伏首,可以纳贡。他们并不想打回北地去,只想保住现在的生活就足够了。
尤其是在西面青莲匪徒被清剿一空之后,这样的想法就更加的强烈。他们觉得以澄河为界,南北至此再也不要有战事发生,大家相互休养生息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至于什么故土情,北地的大周百姓,对于那些有着既得利益的人而言根本就不在乎。也唯有何乐他们这样的主战派,才会对此嗤之以鼻。
其实包括兴庆帝本人,只要想到去对付北地的羯人所要面临的风险,他就会忍不住胆颤。不管他曾经有过多大的雄心,可一旦他站在大周朝的至高皇位上,心态总是难免会发生变化。在理想当中,如果他能够与北地的羯人保持和平,那他应该是能够一直坐稳龙椅的。
只要他尽心竭力的处理朝政,他必然能比他父亲做得更好。可他如果在此刻,在完全没有了必须的战略物资储备的状态下,去发动对北地羯人的战争,那极有可能会要面临灭顶之灾,来对此他当然是不愿意的。至于羯人是否会南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他当然希望这一切只不过是他们自己这些人的杞人之忧。
此刻栗源丞相其实也看出兴庆帝的复杂情绪,对于他们而言当然都明白,往北的这一场战并不是十分有利于大周朝。可是他们却不得不面临严峻的挑战,并不是他们不想战争就能够躲避。往往很多的时候,他们都不得不被动的应战,即便是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
至于朝堂之中的各种暗流涌动,作为当朝宰相,栗源丞相自然是十分清楚的。他也明白各方势力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知道这些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只不过栗源丞相暂时还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应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早早就见过这个时代变局的先见之人,他比任何人都冷静,都清楚。
所以兴庆帝此时的复杂表情以及深藏的心思,在其他人眼中也可能无从揣测,但对于栗源丞相,他却已经不动声色的做好了万全之策。也因此,那些个宵小之间的动作,并没有值得他去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