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甚至都不需要詹闶亲自出马,写好了状子安排一个长随送去刑部,然后等着看他们会怎么做就可以了。
结果没等到刑部和大理寺的消息,反倒是等来了礼部尚书李至刚登门拜访。
在二进院中堂见了面,和詹闶见礼问好后稍作寒暄,李至刚就说明来意:“今日冒昧叨扰靖国公,实则受人所托,避无所避。下官只能厚颜相求,请国公担待一二。”
大家同朝为官,哪怕詹闶不喜欢李至刚这种靠着阿谀奉承的,但看在他对阿棣还算有些用处的份儿上,倒也没有不给面子。
丫鬟端上来茶水后,就笑着问道:“哪有什么担待不担待的,李尚书言重了。具体什么事不妨说说看,只要不违反国家律法,不违背贫道的原则,其他的都好说。”
什么律法,什么原则,在李至刚理解中,无非就是讨价还价的借口而已。他自洪武二十一年为官,至今十几年间数度起落,对这类事早就摸清看明了。
将自己带来的两只盒子推到詹闶手边:“这是两件汝瓷,国公先请过目,是否能入得了国公法眼。”
汝瓷也就是汝窑瓷器,詹闶在现代社会时候的财富随还没达到收藏这种宝贝的级别,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名气还是听说过的。
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北宋宫廷御用瓷器,宋元明清历代皇室都视若珍宝,稀有和珍贵程度堪比商彝周鼎。
哪怕现在是明初,距离北宋也就三百来年的时间,汝窑瓷器还没到数不足百的程度,却也绝对算得上顶级收藏品了。两件汝窑瓷器,不敢说五万两十万两,一件大几千万把两银子应该不会差太多。
李志刚作为礼部尚书,虽说是明经入仕而非科举出身,但也算是名教的自己人,还是很有必要拉拢的那种。
到底是什么样的棘手难题,是堂堂礼部尚书托人走门路都办不到,还得舍上这么大手笔来找一个名教对头?
汝窑瓷器这种好东西,是个正常人就希望能够拥有,可这东西经名教君子的手送出来,就怕会是带剧毒的饵料。詹闶对此十分疑惑,自然也就不会去碰这两件所谓的礼物。
()
求人办事礼物送不出手,这事基本就废了一半啊。没想到这位国公爷还挺谨慎的,即便彼此都是皇帝的宠臣,也不会轻易信任。
李至刚大概能猜到一些詹闶拒绝礼物的原因,可又不能直说出来,否则今天的事就彻底黄了。
再劝说也不大合适,只能先给詹闶送一顶高帽子:“国公高洁令人敬佩,那下官就有话直说了。”
然后在詹闶并不见丝毫受用的表情中,接着道:“国公可能不了解,下官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今日冒昧登门,也是受乡里所托,就当年有布商盗用织机一事,特来向国公讨个情面。”
《爆改大明朝》来源: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