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王桐爆出了粗口。
其实,对于私募基金王桐并不排斥,他前世的投资公司,有一部分业务,也是私募产品。
在90年代初,正是私募基金开始萌芽的阶段,但多是以证券公司与一些大客户之间,不规范的,类似信托关系的形式存在的。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有许多大公司或是大户,将闲置的资金委托给承销商进行投资,一些投资咨询顾问,或组建相关公司,或成为操盘手。
但是直到了2001年以后,由于市场长期调整,以及针对券商代客理财的整顿,合法的私募基金才开始出现。
而王桐现在所处的1996年,正是各路资本大鳄最风光的年代。这系,那系领衔的资金,利用监管漏洞,疯狂在股市收割财富。
这种情况到1999年“5.19”行情时被推入高潮,“无庄不欢,无股不庄”是那个时期最逼真的写照。
梁晨阳电话中说的事情,准确来说,还够不上私募基金,充其量就是代客理财。
王桐之所以会爆出粗口,是因为他对此时各种资金的做盘手法再清楚不过了。
融资、建仓、试盘、整理、初升、洗盘、然后开始编故事拉升股价,吸引跟风盘、直到股价飙升到目标位,出利好消息引诱散户追高买入,再趁机出货,把跟风资金套在山顶,参与做盘的各方开始分钱。
如果王桐不是重生者,对这样的操作他可能还会感兴趣,因为在监管不健全的时代,这是一个套利的经典手法。
可现在的王桐,根本就不需要去冒这样的风险,也无需为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每天去满嘴瞎话地到处忽悠。
他只要悄悄地跟在这些庄股的后面,任那些人在台前群魔乱舞,他在暗地里割他们的韭菜就好。
就像他刚参与的那支10倍股,就是典型地依靠虚假宣传,操作股价获取暴利。王桐提前埋伏,不承担任何风险,就获取了稳定的收益。
他完全不需要走到前台,做什么帮人代客理财的生意,挣那些所谓的佣金。
王桐想要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是不假,但他的目标是放眼全世界,去和那些国际巨头掰手腕,从他们的嘴里去夺食。
更别说还是区区的1000万资金,把他王桐当什么人了。
这时电话里传出梁晨阳毫无底气的声音,“那个,王先生,您先别生气,我其实已经和他们说了,您是不可能同意的。
我打这个电话,只是走个过场,应付一下的,您千万别介意。”
王桐也觉得自己刚才的反应有点过激了,梁晨阳说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再正常不过了,基本属于是正常操作手法,也不能完全怪他们。
但是王桐还是必须要表明态度,否则以后他就没清静日子过了。
“梁经理,你也不用介意,我对你本人没有成见,相反我还是很欣赏你的。不过,也请你转告你们领导,就说我个人不希望再有类似这样的事情被打扰。
如果他们不能保证我在你们营业部的投资环境,那么我会考虑更换一家券商。”
梁晨阳一听王桐这次是来真的,立刻就怕了。
开什么玩笑,王桐可是他负责的客户,营业部里多少人看着眼红。像王桐这种资金体量的客户,走到哪,那都是超级vip。
所有的证券公司,都会提供最好的资源和条件,千方百计地吸引这样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