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第七章 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1(2 / 2)

这样,商品、商标的多样化避免了单一、呆板的消费形象,给消费者以丰富多彩的感觉,满足了人们好奇的心理。

同时,也避免了一种商品品牌牵连公司其他商品的风险,它的每一类产品,都有几种到几十种的不同品牌。

使公司始终处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位置。

合理让利和以退为进是联合利华发展史上多次使用并因此获得更大利益的经营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联合利华在非洲的许多小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当时联合利华在权衡利弊后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经营策略,较好地照顾了非洲国家的利益。

虽然看起来公司为此让了许多利,但实际上换来的是更大的经营空间和政府支持,联合利华在这些非洲国家取得了更加长远的利益,对公司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联合利华有一句经商准则,即“诚实、正直地从事商业活动并尊重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

这也许是联合利华成功的奥秘。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是联合利华制胜的又一法宝。

公司体系庞大但管理机制却非常集中,组织十分严密。

联合利华的管理机制可谓精简、高效,在伦敦和鹿特丹的公司总部都只有一名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和一名秘书,它在全世界子公司的体系也一样。

这样的管理体系可以统一协调市场经营和管理,提高和保证工作效率。

联合利华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

只有不断完善员工及管理层人员的配合,才能使整个公司团结起来,做最充分的人力资源的利用。

联合利华还决定以核心事业为主,削减不必要的周边企业,同时规定创办新事业的标准,必须以融入资本7%的净利作为前提。

为积极开发成长型的新兴市场,满足目标市场的确实需求,对研究开发部门的改革也相当大。

现在联合利华已在全球增设50个研究开发中心,根据中心所在的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非你有亏不完的钱。”

出乎大多数人所料,富人大多过着很乏味的生活,他们不爱换工作,很少有人再婚,家里孩子较少,甚至不爱搬家。

富人的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表现在投资上,富人也主要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

这种观念有效地降低了富人理财的风险,为度过未来的经济危机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组合的手段,分散投资的风险。

比尔·盖茨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富翁,他的财富富可敌国。

富则富矣,但盖茨并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这也是他投资聪明之处。

盖茨看好新经济,但同时认为旧经济有它的亮点,也向旧经济的一些部门投资。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盖茨的投资战略令人感兴趣的是:“盖茨看到了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旧经济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却没有看到把投资分散到新经济的必要性。”

巴菲特素有华尔街“股王”之称,他的投资对象都是旧经济部门公司。

盖茨分散投资的理念和做法由来已久。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盖茨1995年就建立了名为“小瀑布”的投资公司。

这家设在华盛顿州柯克兰的公司单单为盖茨的投资理财服务,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盖茨在旧经济中的投资。

这家公司的运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规定需要公开的项目,其活动的具体情况很少向公众透露。

不过根据已知情况,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共值100亿美元。

这笔资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债券市场,特别是购买国库券。

在股价下跌时,政府债券的价格往往是由于资金从股市流入而表现稳定以至上升的,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价下跌所遭受的损失。

同样,小瀑布公司也大量投资于旧经济中的一些企业,并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闻名。

在盖茨对旧经济部门的投资中,对比较稳健的重工业公司的投资已取得相当好的成绩。

据报道,盖茨通过小瀑布公司收购了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比上一年差不多上涨了一倍。

由于著名的通用动力公司宣布要购买这家造船公司,该公司的股价又上升了约24%。

盖茨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该公司当年股价上升约33%。

和巴菲特类似,小瀑布公司也喜欢向公用事业公司投资。

美国报刊认为,公用事业股虽然一般说来上涨较慢,但抗跌性则很强,是较稳妥的投资对象。

盖茨通过小瀑布投资公司已拥有渥特尔·泰尔动力公司5.9%的股票。

这家设在明尼苏达州的电力—能源分配公司当年的股票也有所上升。

盖茨对华盛顿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公司——阿维斯塔公司以及新墨西哥州的公用服务公司也有投资。

盖茨的投资不少是从长期着眼的,例如投资于阿拉斯加气体集团公司和舒尼萨尔钢工业公司。

他的投资代理人拉森就把小瀑布投资公司称为“长期投资者”,“在这个意义上有点像巴菲特”。

纽约投资顾问公司汉尼斯集团总裁格拉丹特在概括盖茨的投资战略时说,投资者,哪怕是盖茨那样的超级富豪,都不应当把“全部资本押在涨得已很高的科技股上”。

这就是说,就连盖茨这样的超级富豪都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韩国高龙集团总裁李东灿早年从事过尼龙丝生产、进口贸易。

起初由于尼龙丝织的衣服富有弹性,价格比棉织品便宜,市场较大,李东灿的生意较为顺利,尼龙丝的生产发展迅速,新厂盖了七八家,许多小客商都汇集在他的旗下,他当时也一门心思放在此项业务上,认为只要借市场流行的大势千方百计做大这门买卖,企业就会一劳永逸。

不久,市场的变化犹如一盆冷水浇将下来,先是国际市场尼龙丝生产不景气,纺织业出现产品滑坡,原制定的出口计划受挫,大批订单被退回;后是流传一种说法:尼龙丝服装产生静电,有害身体。

这给李东灿以巨大的打击,资金无法回笼,仓库的货出不去,公司又闹内讧,眼看公司就要关门。

李东灿急中生智,决定多路出兵去借钱,先解燃眉之急,然后去找科学界澄清谣言。

他派出财务上的得力人员向公司的零售客户筹集资金,又说通了“三庆物产”公司的总裁融通了一大笔钱,稳住了生产。

不久韩国官方论证也表明了“静电有害”是无科学根据的,尼龙丝生产才开始好转起来。

李东灿有了这次教训以后,他决定公司多生几个“儿子”,分为15个附属机构,兼做石油贸易、运输业、房地产、旅游业等项目的生意,联合一些大的建筑公司抢占有利地域,开发旅游设施。

近年来,高龙集团把生意扩展到日本、泰国等地,都是以纺织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子公司的生意。

这一招搞活了公司,也有了应付突发性市场危机的支撑点。

多生几个“儿子”的策略,日本人称之为“分家艺术”。

由大变小,企业可以永葆青春,因为每当一个庞大的企业很难达到经营效率的顶峰时,进行适当的分家,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分家,在市场寻找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时,很像自然界的蜜蜂分群。

蜜蜂在一个蜂巢里挤满时,蜂巢周围就会聚集很多蜜蜂。

当选出部分精锐的蜜蜂飞出去采蜜后,就会建立新的蜂巢,蜂巢再次挤满,就会出现新的分家。

综上所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所有成功的富人的一条成功哲学之一。

要想成为亿万富翁,必须学会这条商业法则,养成习惯。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商界金律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会羡慕伟人的功成名就,可是大家却忽略了伟人背后的故事,像爱迪生从小的时候就很注意在小的事情上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衣架,摆弄一个不起眼的玩具,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启迪,为自己将来成就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做事风范。

当他发明电灯的时候,如果不是从每一个细小的金属丝开始,一步一步地来做实验,他就不可能成功。

小小的电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

不要羡慕别人,每一个人都是最佳的主角。

培养自己细心做事的态度,做好小事,才会成就一番大事。

早期人们用手工制衣的时候,缝衣针的针孔是圆形的,上了年纪的老人用这样的缝衣针非常的不方便,引线的时候由于视力的下降常常很难一下子就将线穿过针孔。

为此,一个技师非常想找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把针线拿过来反复地琢磨,实验了很多方法,最后他觉得把缝衣针的圆形针孔改成长条形,更容易把线穿过去。

因为针眼是一长条孔,你眼力再不济,拿线头往针眼上下一扫,总能对上。

从圆孔到长条形针孔,就这么一点小改动,穿针难的老问题就解决了。

他立即向工厂的领导提出了改进缝衣针的想法,领导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

欣然同意他的改进意见后,很快这一全新的缝衣针推出了,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的市场。

这种缝衣针还彻底代替了以前的圆孔缝衣针,大大提高了手工制衣人的制衣效率。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加工一件产品还是做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

综观世界上伟大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拥有杰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始终把细节的东西贯穿于他的整个奋斗过程中。

瓦特只是注意到了蒸汽把烧水的壶盖儿掀起的那一细节就给了他无限的灵感,牛顿只是注意了苹果落地的细节,就引发了万有引力的设想。

可见,细节虽小,影响却是巨大的。

一个乐于从细微小事做起的人,有希望创造惊人的奇迹。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一项小小的改进就能让一个企业扭转局势、起死回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的决定性因素。

科尔是法国大银行家,他之所以能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与他细心认真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人们从他的传奇经历中品味到了一个银行家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最初,科尔去当地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

但等待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碰壁。

可是科尔要在银行谋职的决心一点也没受到影响。

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到银行去求职。

一天,科尔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有了前几次碰壁的经验,这次他竟然直截了当地找到了董事长,开门见山就说,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

然而,董事长当场就拒绝了他。

当科尔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

他弯腰把大头针捡了起来,以免伤人。

第二天,科尔又准备出门求职。

就在他关门的那一刻,忽然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科尔欣喜若狂,他手里的那张纸竟然是那家大银行的录用通知书。

他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怀疑是在做梦。

原来,昨天就在科尔蹲下身子捡起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

董事长认为如此认真细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

所以,当时就改变主意决定录用他。

一件小事成就了科尔,注重小事的效果由此而可见一斑。

比尔·盖茨说:“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

金钱需要一分一厘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已成了一位人生经验十分丰富的人。”

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听“先做小事赚小钱”这句话,因为他们大都雄心万丈,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

当然,“做大事,赚大钱”的志向并没什么错,有了这个志向,你就可以不断向前奋进。

但说老实话,社会上真能“做大事,赚大钱”的人并不多,更别说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了。

事实上,很多成大事、赚大钱者并不是一走上社会就取得如此业绩,很多大企业家就是从伙计当起,很多政治家是从小职员当起,很多将军是从小兵当起,人们很少见到一走上社会就真正“做大事,赚大钱”的!所以,当你的条件普通,又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时,那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绝对没错!你绝不能拿机遇赌,因为“机遇”是看不到,难以预测的!

那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有什么好处呢?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之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

当你做小事得心应手时,就可以做大一点的事。

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完成小事是成就大事的第一步。

伟大的成就总是跟随在一连串小的成功之后。

在事业起步之际,我们也会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相称的工作岗位,证明我们自己的价值,渐渐被委以重任和更多的工作。

将每一天都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这会令你在公司和团体中更有价值。

一旦有了晋升的机会,老板也会第一个就想到你。

任何人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彼岸的。

伟大的事业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积累而成的,小事情干不好,大事情也不会做成功。

做任何事,不论大事小事,不论轻重缓急,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善始善终,不要心高气傲,不能急功近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而且,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兼顾社会效益。

就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公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个市500多万户家庭,如果每户每天都能节约1度电,全市每天就将减少电量500多万度,同时减少煤炭消耗量1635吨,减排二氧化硫150吨,减排二氧化碳4985吨以上。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成功是源于每一个细节,积跬步致千里,汇细流入大海。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我们一样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不屑于从小处做起,眼高手低,最终一事无成。

更有甚者,忽视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几乎酿成大错。

从脚下开始,从现在开始,少一点空谈,多一点实干吧!

做事如此,创富依然如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显著成效的,需要我们为之长期努力奋斗。

如果只想贪婪地梦想一夜暴富,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无论投资还是做生意,都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都要慢慢来,不要心急,步步为营,才能稳扎稳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钱,无以成富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亿万富翁喜欢从小事中激发创意

曾经有句诗这样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佛教徒的眼中所见皆是佛。

其实,创富的人也一样,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中都可能蕴含着极大的商机。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发现的头脑。

从小事中激发出来的创意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起小事中的创意就不能不说起日本人,他们在激发创意方面闻名于世,创造了许多致富神话,我们就来看看几个例子。

佐佐木基男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家酒吧打短工,遇到一位从中东来的游客,这位游客名叫阿拉罕,他很快就跟佐佐木相识了,而且二人说话很投机。

于是,阿拉罕送了一只奇妙的打火机给佐佐木。

佐佐木反复玩弄这只打火机,每当他一打着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机身上会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跟着消失了。

佐佐木觉得这只打火机十分新奇、美妙,便向阿拉罕打听,这只打火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

阿拉罕告诉他,这是他到法国时买的,而且是打火机当中的最新产品。

佐佐木早就不想在酒吧里打工,他想自己创业,现在碰到这种新颖奇妙的打火机,脑子里灵机一动,觉得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

他一面想,一面开始行动,赶到神户图书馆,果然在一份法国杂志上找到了制造这种打火机厂家的广告。

于是,他向这个厂家写了一封言词恳切,愿意代理这种产品在日本销售的信。

果然,不出一个月,法国厂家给他回了信,欢迎佐佐木成为他们的代理商。

结果,他花了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

佐佐木推销这种打火机,很快就闯出了市场。

购买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拿着这种打火机总是爱不释手,尽管价钱贵一点,也舍得花钱买一只。

佐佐木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不仅是销售这种打火机,而且爱在打火机身上动脑筋。

他想,要是把这种打火机的性能再变通一下,改造成另一种用具或玩具,这不是更好吗?

这样,他从探究这种法国打火机的性能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

日本人特别具有模仿、借鉴的“鬼才”。

很快,他就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几种用具和玩具。

佐佐木设计、制造出能够显示漂亮图画的水杯产品,更是大受日本人的欢迎。

他制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会现出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着杯中水位的不同,画面也跟着变得不同。

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聊,简直是一种享受,谁拿在手上都不愿放下来。

他很快就积累到了一大笔资金,并开办了一家成人玩具厂,专门制造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

正因为善于从小事中激发创意,佐佐木才能够取得骄人的成就。

自新任老板长川上任以后,常磐百货公司营业额每年翻一番,其经营物品几乎包揽了全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

长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他刚刚到常磐百货公司上任时,公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用品商场,和他们公司同样大小的百货公司县城还有五家。

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尽快地出效益呢?

如今人们买东西常集中采购,为防止丢三落四,先写一个购物清单。

有一次,长川看见一位女顾客买完一件东西要走时,把一个纸条扔到商场门口的纸篓里,他马上跑过去捡起来,发现上面写的是顾客需要的另两种东西,他们商场里也有,只是质量不如顾客点名要的品牌好。

他根据这一信息,更换了该商品的品牌,果然有很好的效果。

于是长川经理开始每天把废纸篓里的纸条全部捡回去,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

很快,他就知道了顾客对哪几类商品感兴趣,尤其青睐哪几种牌子,对某类商品的需要集中在什么季节,顾客在挑选商品时是如何进行合理搭配的,等等。

在长川经理的带动下,常磐百货公司总是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适应顾客,并且合理地引领顾客超前消费,一下子把顾客全部拉进了他们的公司。

日本的岛村产业公司及丸芳物产公司董事长岛村芳雄,在创业之初身无分文。

有一天,他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闲逛时,注意到街上许多行人都提着一个纸袋,这纸袋是买东西时商店给他们装东西用的。

岛村灵机一动:“将来纸袋一定会风行一时,做纸袋绳索生意是错不了的。”

然而身无分文的他,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却有无从下手的感慨。

最后他决心硬着头皮去各银行试一试。

一到银行,他就把纸袋的前景、纸袋绳索的制作技巧,以及他的经营方法、对该事业的展望等说得口干舌燥,但每一家银行都冷冷淡淡不理睬他。

然而他并不灰心,每天都前去走动拜访。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3个月的努力,到了第69次时,三井银行终于被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答应贷给他日币100万元,当朋友、熟人知道他获得银行贷款时,也纷纷帮忙,有的出资10万元,有的出资20万元,很快就筹集了200万元。

有了资金,创业两年后,他就成为名满天下的人。

几年时间,他从一个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为日本绳索大王。

日本有一家高脑力公司。

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带菜色。

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最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小石子约800个铺成一条石子小道。

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如做工间操般随意行走散步。

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好创意自身就是财富。

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便开始着手他红火的生意。

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

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

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稀疏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因地制宜开始批量生产。

后来,他又把它们确定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

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眼里。

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

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

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处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800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赚钱之路。

生活中,许多人老是抱怨没有机遇,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

其实这种观念极为错误,不是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你没有去挖掘。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

一是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大吃一惊,有些事则平淡无奇。

一般而言,使人大吃一惊的事会使人倍加关注,而平淡无奇的事往往不被人注意,但它却可能包含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看到不奇之奇。

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

在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做了进一步探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倾斜法,给他带来的巨大幸福。

当然,我们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留心周围小事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们“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并得到幸福。

此外,小缺陷中往往孕育着大市场。

日本著名华裔企业家邱永汉先生曾说:“哪里有人们为难的地方,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

企业应避免“一窝蜂”地挤上一座山头,而是要善于发现市场饱和的“空档”,把眼界放开,从不断完善现有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中寻找财富。

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周期大大缩短,如果企业还像以往那样,亦步亦趋地跟着市场走,恐怕只能分得残羹剩饭。

要想获利就必须另辟蹊径。

这就需要企业家能深入市场,从日常的观察中启动商业灵感,出奇制胜。

广东某橘子罐头厂的厂长逛市场时发现:鱼头比鱼身贵,鸡翅比鸡肉贵,触发联想,“橘皮为啥不能卖个好价钱呢?”

于是组织人力研制生产“珍珠陈皮”,开拓出新市场。

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不难找到尚未被别人占领的潜在市场。

我国一位私营企业家在参加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时,见到一台美国制造的鲜榨果汁机,他便想到,如果在炙热的海滩,鲜榨果汁应该会大有市场。

于是他首先在北戴河试营,结果不出所料,果然大赚了一笔。

“想别人之未曾想,做别人之未曾做”,从一些看似平凡的现象中启动灵感,以超前的眼光猎获潜在的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掌握主动权,挖掘潜在的财富。

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经和能源、原材料一起构成了现代生产力的三大支柱。

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商机,而商机中蕴藏着丰富的财富。

企业家要有“一叶落而知秋到”的敏锐眼光,从不为别人所注意的蛛丝马迹中挖出重大经营信息,而后迅速做出决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高明经营者如菲力普·亚默尔能从墨西哥发生瘟疫信息中想到美国肉类市场的动荡,从而通过低买高卖轻而易举净赚900万美元。

上海航星修造船厂了解到当前市场西服畅销这一信息,率先转产大量生产干洗机,销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

浙江农民看到日本商人常来收购农村常见的丝瓜筋,经过进一步了解其用途后便组织生产浴擦、拖鞋、枕套、枕芯等产品出口欧、美、日,做成了年出口160多万元的大生意。

商机就是我们身边,企业只要对每一条信息都仔细加以分析,就能抓住商机,取得成功。

如果你有又好又简单的想法,就把它付诸实施。

只有这样,操作的时候才不至于使它过于复杂。

——格雷格·约翰斯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