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上九点,索芬博格一行人抵达伟岸地产集团。
汪世平携全体高管一起出席了欢迎仪式,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双方正式会谈的时间定在十点二十分,地点在伟岸地产集团的会议室。
向建茹、方敏波还有其他的小组成员都严阵以待,索芬博格的团队也是同样表情严肃,会议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索芬博格开门见山地说道:“基于对贵公司各方面情况的充分掌握,这是我方拟定的增资扩股协议书,请过目。”
方敏波接过协议书后,双手递给向建茹,向建茹认真地看了起来。
大概五分钟后,向建茹抬起头来,语气强硬地说道:“索芬博格先生,我看贵方欠缺基本的诚意。”说完,她将协议交给了方敏波。
方敏波拿起协议认真地阅读起来:
“四家投行联合将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伟岸地产集团10亿股可转换优先股”。
诱饵已经抛了出来,那鱼钩是什么呢?方敏波皱起了眉头。
他继续往下看,越看越觉得头皮发麻!
这哪里是投资?简直就是掠夺:
“1.如果伟岸地产集团于2008年8月10日前成功实现于x市证券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则按照其当期发售价计算,四大投行最低回报率为25%;如果在此时间未能成功上市,则最低回报率为75%”。
“2.如果伟岸地产集团未能于2008年8月10日前完成x市证券交易所地主板上市,董事长汪世平作为大股东个人将对四大投行一次性补偿2亿美元的现金或者等价股权”。
“3.如果按照上市发售价计算回报率达不到最低回报,汪世平作为大股东将向四大投行转让相应比例的伟岸地产集团股权,以确保四大投行的最低回报”。
“4.同时投行有权在发放普通股股息之前优先获派股息,年股息为5%”。
这是一份完全不同于主流形态的投资合作协议。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投资者在对其拟投资项目进入实质性的投入前,都会在协议中和融资主体的大股东设立估值调整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对赌”性质的条款,而这份协议也不例外。
但是这份协议狡猾和苛刻的地方不在于“对赌条款”,而是它将一般仅仅以业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的部分做了“精妙”改造:
将最终成功上市时间和回报率做了挂钩,并且用汪世平的股权作为补足回报率的保证。
加上投资机构如果入局就已经持有了可置换优先股,这样一来,无论伟岸地产集团上市成功与否,无论成功上市的时间是快是慢,投资机构都稳坐钓鱼台。
这份协议对于投行来说唯一的风险,可能就是汪世平手中伟岸地产集团的股权最后“一文不值”。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方敏波非常恼火,狡猾的犹太人将精明的能耐发挥的如此极致,进可攻退可守,真的是妙到毫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