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六百一十八章:丑剧上演(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八章:丑剧上演(求订阅!)(1 / 2)

为了配合军事上的调整,最高当局下定决心,在英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币制改革。/p

币改绝对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中国的金融稳定,同时也涉及到了各国政府的在华利益。/p

尽管民国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但是国内的货币却一如晚清时期混乱!/p

之前中国一直使用银本位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忙于国内战争,没工夫管币制改革,直到1933年才废掉“两”这个单位,改用“圆”,但是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p

民国前期的币制紊乱一如既往,体系太过庞大,不但传统货币与近现代货币并存,且国币和外币都在市场上流通,混乱程度令人瞠目结舌!/p

1933年之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着n种钞票:中央政府纸币,关金券,华资银行券,外资银行券,外币,地区货币不胜枚举,而且传统货币依然广泛流通:银元,金币。/p

所以说很大程度上民国前期一部分货币发行权被民间掌控,全国也没有一种统一的货币制度。/p

且由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因素,外国商人普遍使用外币来支付货款,导致南部沿海地区外国银元广泛流通:英国站洋,墨西哥鹰洋,日本龙洋在中国广泛流通。/p

同时,外资银行在华从清朝末期到民国24年货币改革之间一直发行外资银行券,有名的比如花旗/华俄道胜/日本正金银行/汇丰/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等等等等。虽然发券规模比华资银行小不少,但是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币种。/p

众多不同种类的货币随之而来的就是国民政府失去了一部分货币的管控能力,引发了经常性的通货膨胀。/p

各省份在银毫推出后大量铸造银毫,供过于求,银辅币和铜元大幅贬值,国内金融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p

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顺带席卷了欧洲。/p

为了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废止了金本位,实行外汇倾销以缓解国内压力。/p

中国当时是银本位国家,银币无法任意贬值,这样,中国对外汇价大幅上涨。/p

1934年6月,美国国会又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大量收购白银。/p

由于国际银价远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机构纷纷收购中国白银,装船打包到纽约、伦敦投机倒把,从中攫取暴利。/p

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提款、抢购、投机的白银的风潮,这种火上浇油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国内白银储备锐减,一场保卫金融的战争已然打响。/p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对银类出口征收高额关税。/p

这样一来虽然暂时减少了白银出口,但却加剧了黑市白银走私。/p

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南京国民政府希望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实行币制改革,来稳定国家金融。/p

今年1月,英国向南京国民政府表达了英国的贷款条件——中国必须脱离银本位,与英镑相联系,实行币制改革。/p

对此,南京政府表示原则上同意,但是遭到了日本的抗议。/p

英国人为了不让日本人太过窝火,建议英国日本共同向中国提供贷款,英国人向日本提出了包括民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保证东北外中国的安全的这些狗屁条款!/p

凭良心说,英国人提出的这个方案已经很照顾日本人的感情了,正常情况下,日本人不应该无视英国人的善意。/p

但是英国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人兜里也缺钱,刚刚经历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日本,其国内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兜兜里严重缺钱的日本人很果断的拒绝了英国人的建议。/p

10月下旬,金融危机更加严重,民国政府的财政有崩溃的危险,经过再三考虑,南京国民政府由财政部长孔祥熙宣布实行币制改革。/p

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集中发行钞票,并将其定为法币。同时将原来流通的各种银币禁止使用,白银不再流通,所有现银必须兑换为法币,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p

中国的币制改革对西方各国的在华利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日本!/p

日本在中国有大量的银行,这些银行都掌握者大量的白银,且还有一定的铸币权,比如说日本人发行的龙洋在中国一些地区就很受欢迎。/p

除此之外,日本的日元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流通,尤其是在东北以及上海一带,几乎可以和大洋等同使用,民众的接受率非常高。/p

通过这种手段,日本人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大肆的攫取经济利益!/p

然而,经过币改,日本的银行不但要交出自己掌握的白银,使用中国发行的法币!/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