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战后余波(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战后余波(六)(1 / 2)

ins/ins

关于中国能不能打赢日本这个问题,国民党内部分歧很大,尽管委员长自己在各种场合都言之凿凿的称中国必胜,但那都是政治口号,并不代表着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只不过是被逼到了那个份上了,不管是能不能打赢,他都必须那么说!

不然的话,连他都在唱衰抗战,那这场战争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是真的不看好中国,甚至于连面子上的功夫都懒得伪装,在各种公开场合说什么抗战亡国的论调,还强调什么曲线救国。

这些人虽然不是党国主流,但为首的却是国民政府的二把手,这着实也对一些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当委员长听到马铮的分析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按照马铮的分析,这一仗中国确实还是有希望的!

“照你这么说,这一仗我们肯定能打赢了?”

马铮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是肯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毕竟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相当的突然的,他们并没有做好与中国全面战争的准备!”

这话马铮可不是在胡说,就拿九一八事变来说,战争爆发前,日本政治家们都觉得这种情形下去挑起战争是自寻死路。因此当内阁听到关东军军官想发动事变的风声,连忙派人去制止,只不过狂热的军人们抢先一步发动了攻击。

卢沟桥事变也一样,事变爆发后日本高层的第一想法是防止事态扩大,最好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事儿。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心善,而是他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贸然开战很可能陷入战争的泥潭!

事实上日本人想要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然后一举将中国打垮,占领这片广袤的土地,而不是眼下这样的拉锯战。

也就是说,眼下的战争形式和进程并不符合日本高层的设想。

“既如此,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着急的发动战争,且还不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呢?”委员长不解地问道。

这话问的马铮有些无语,为什么你心里没点逼数吗,还不是让你给惯的!

中日之间的矛盾激化始于九一八事变,当时驻扎在黑吉辽热四省的东北军有二十五万,其中常驻关外大约十五万,而日本关东军只有不到二万,后备的驻朝鲜军队也只有五万。

东北工业发达,东北军装备精良,飞机大炮都不缺。

但由于东北军服从委员长“不要轻启战端,静待国联调解”的指示,日本人不但毫发无损,还从东北军手里抢到了步枪15万支,迫击炮600门,重炮250门,飞机110架。而六年后全面抗战开始时,国民政府一共只有飞机600多架,那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捐出的,现在一下就送了110架给日本人。

次年的一二八事变中,我**民挨了日本飞机炸,以为日本人武器先进,其实一部分就是东北军的飞机。

所以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国民政府当时根本不需要特别派兵,只需命令东北军就地还击,就能打退日本少壮派军人的狂妄企图。

就算东北军初时战事失利,想想后来持续了十几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军民齐心抗日,装备又不比日军差,怎么会败给那二万日军呢?

只要看到中国的抵抗决心,日本也没有胆量发动全面战争。

要知道日本当年全国陆军总共也就22万,要扩充军队发动全面战争,它的国力支持不了几年,肯定比中国先一步崩溃。但很可惜,因为一句“不抵抗”,最终让日本人轻松拿到了东北。

六年后,日寇野心大爆发,敢于全面侵华,还试图北上夺取西伯利亚,南下占领澳大利亚,东面夺取太平洋诸岛,建立一个占地球三分之一面积的大日本帝国,全因这个小岛国被东北养肥了。

从东北掠夺的粮食运回日本,又从日本运送移民来殖民东北,缓解了国内危机。

东北的丰富矿产供应了日本的战争机器,沈阳的兵工厂制造了日本一半以上的武器弹药。

而蒋汪等人口口声声的说要准备充分再跟日寇作战,但在这六年中都做了什么国防准备呢?除了剿共、内战,就是用我国的大量农产品向德国换来了约8万人的德械师,结果抗战一开始就损失殆尽。

不过这些话马铮心里只是想想而已,却绝对不能说出来,毕竟这可是打脸眼前这位。

“委座,其实说这些意义都不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立足于眼前的局势,稳住战局,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马铮道。

“哦,你认为国际局势会有重大变化?”

“嗯,德意日三国已经完成同盟,他们都是有野心的国家,尤其是德国。他们在一战后遭到了西方国家不公待遇,全面仇恨英法等国,当他们恢复元气的时候就是报复开始的日期,所以战争根本不可避免。”

接着马铮继续说道:“我们眼下虽然整体国力不如日本,但也能维持,一旦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敌人第朋友那就是敌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