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丰便是当朝十常侍的党羽之一,官居黄门侍郎,因而皇甫嵩会称他一声“左侍郎”。
自古阉宦便好黄白之物,十常侍一党搜刮无度,左丰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在皇甫嵩看来,这样人其实很好对付,可比城外的李汗青好对付多了!
与此同时,李汗青也登上了辕门旁的瞭望台,正皱着眉头望着育阳城。
李汗青的斥候早已盯住了育阳、涅阳二城,左丰一行的行踪自然也被伺候汇报给了他,但他并未派人前去截杀。
一群太监而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存在,截杀他们做甚,放他们进城给皇甫嵩添添堵不好吗?
只是,这都过去了一夜,城中却毫无动静,那队太监怕是被皇甫嵩摆平了!
望了一阵,李汗青只觉有些意兴阑珊,转身便下了瞭望台。
日上三竿,一队轻骑驶出辕门,直奔宛城方向而去。
不多时,皇甫嵩便收到了消息,依旧一副淡然姿态,“继续盯着。”
但是望着斥候匆匆而去的背影,他的眸中分明泛起了一丝难掩的喜色。
李汗青啊李汗青,此时才想起调集粮草,会不会太晚了些?
夕阳西下,皇甫嵩又登上了北门城头,依旧静静地望着城外黄巾军营寨里那袅袅的炊烟。
不同于前几日,今日他只看了一阵便转身下了城头,回到县衙大堂便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心腹,“立刻让人送去涅阳城,交给徐刺史……”
已是四月下旬,圆月已缺,朗星已稀,一支汉军趁着夜色悄悄地出了涅阳城,沿着官道向北而去,中军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书“大汉荆州牧徐”。
其实,自刘宏下诏恢复州牧制后,荆州刺史徐璆便已升迁为荆州牧,只是州牧废置已久,皇甫嵩这才会依旧称徐璆为刺史。
刺有核检问事之意,史本为御史,在东汉,各州刺史本是代天子监察各州郡的官员,而各州郡的军政大权实则被各郡太守把持。
而牧乃管理之意,刺史升迁为州牧之后,便对一州军政有了统御之权,变成了实打实的封疆大吏。
徐璆出生将门,虽然一直身居文职,却治军一道也颇有手段,自升任州牧以来,不过月余时间,便拉起了五千余人的队伍,而且军容肃整,已经颇有些精锐之师的气象了。
五千余人井然有序,人不语马不鸣,行动迅捷,不多时便又隐入了北面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