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姚州刺史!杨懿当时已经行军大总管了,大权在握。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刺史,就是一道观察使见了杨懿,也需要行礼。
这个刺史胆子太大了,他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在天官案牍中写清楚。
唐云这样想着,身子已经挪到了永昌元年这里的柜子。看的出小吏很用心,每个柜子都整整齐齐的摆放整齐,用标签记好年份和地区。至于女皇的诏令,则是放到另一边。
一年的诏令和奏章到底有多少,唐云不知道,但这柜子已经被塞的密密麻麻。想要从这里找,几乎是大海捞针。这里显然是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一些写着诏令的竹简上,甚至还沾着厚厚的灰尘。
唐云开始翻找起来,剑南道一共有三十九个州,姚州在永昌元年这一年,确实有一位刺史,名叫管元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人竟仅仅是举人出身。
举人出身,最多做一县明府已经是顶天的了。姚州虽说只是个中州,但州刺史也是正四品的官职。唐云继续查找这个管元维的名字,最终他发现,这人竟是从京城里调拨过来的。
“垂拱四年,自司宝库大总管及官,镇守姚州。”
唐云反复看了三遍,没有出错。
这里面关于此人的记载,少的可怜。
管元维原本是京畿之地一名书生,后来中举之后累试不中,从此便放弃科举,消失的无影无踪。
管元维的爹娘都不在世了,他也没有娶妻生子,就一直是一个人。
他最后一次科举,竟然是在前秦永淳二年!
而他下一次记录,便成了司宝库大总管,时间是在光宅元年!
这之间,隔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最重要的是,当年前秦战火纷飞,不少人家破人亡。管元维也就在这个时间段,净身进宫。
这在当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战火纷飞,很多人自身难保。就连进宫这条路,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管元维是举人,按理说分配一个小小的县长也是足够的,但他也是个狠人,选择了当宦官这条路。
这条路不好走,大宦官们看似外面风光,实际上深宫内院里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管元维的记载少的可怜,但能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混到司宝库大总管的位置,已经不是机巧能够做到的,还需要足够的机缘,和背后有人提拔栽培。
有不少年迈的老宦官,从小就进宫,但到老也是被人使唤的份。唯一缺少的,便是一份贵人的提拔。
司宝库是个特殊的地方,作为皇宫里重要的宝库之一,那里可谓是防守十分森严。
位于宫城之内的司宝库,想来是各地名贼垂涎之地,皇族网罗天下奇珍异宝,每年都有各个属国来此朝拜,献上珍贵的宝物。而这些,都是储存在司宝库里。
其中,以西域龙溪国献上的青花龙纹夜光撇口碗最为出名。这碗在月光下,竟能自身发亮,甚至碗里还能看见有青龙飞舞,十分引人注目。据说献上的时候,一路上遇见几十伙盗贼,最后还是朝廷派大军亲自护送,才到了京城。
这碗,就一直放在司宝库里。女皇平时也常会要来把玩。
司宝库里堆满了宝物,任凭外人如何脑补里面的情景,但见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除了看守之人,若是没有皇帝的准许,就算是燕王和梁王这样的超品亲王,也无法进入到其中。
司宝库大总管,是负责看守的宦官,这算是皇帝的亲信了。如果不是非常信任的宦官,皇帝不会予以重任。
但更加奇怪的,是垂拱四年,管元维担任姚州刺史!
姚州,路途遥远,算是偏远地区。京官若到了那里,算是贬谪。
但管元维,他是宦官!
哪里有宦官,担任地方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