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锄清> 第二百四十九章:朕就爱不值钱的字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九章:朕就爱不值钱的字画(1 / 2)

实际上大明末期的这些火炮,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里面了。

在后世有一个叫做倍径的词汇,指的是炮管口径与长度的倍数关系。

比如四十五倍径,代表的就是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5倍。

虽然说炮弹在炮管内待得时间越长,那么弹道越是平直,威力自然也就越大。

然而,实际上却是有一个现实问题,也就是倍径越高,镗压越大,对于炮管的材料要求也就越高。

当制作炮管的材料无法突破的时候,只能用增厚管壁等技术来维持炮管的强度。

这也就有了炮管锻造技术,自紧技术,合金技术,等等的出现。

在这个问题上,最出名的就是清末汉阳仿照的委员会88步枪,也就是汉阳造。

汉阳造因为冶炼技术达不到标准,使得不得不在枪管外面,增加了一层套筒,于是就有了一个更为广为流传的名字——老套筒。

在一些小说中,作者异想天开,自以为给老套筒增大了口径,就能取得更大的杀伤力,使得老套筒这玩意,变成了一具大杀器……

尽在扯淡!

当镗压超过了枪管的极限之后,唯一的一个下场就是炸膛!

真以为清末的工匠都不知道老套筒杀伤不足的问题啊!

实际上针对老套筒来说,若想增大杀伤力,的确唯有扩大孔径这一个选项,也就是使用更大直径的子弹。

然而这么做了之后,单纯的增加套筒的厚度已经不行了——

相对于枪械来说,抬枪的射程更远,但是这玩意拿着作战,这不是找死吗?

一杆沉重到士兵端不起来的火枪,与烧火棍何异?

因此,从技术方面来考虑,就只要截短汉阳造的枪管长度,减少子弹在枪膛内的滑行时间,也就减少了火药燃烧后对于枪管的压力。

虽然说这样一来,火枪的有效射程会减少了很多,但是,在排队枪毙年代,只需要考虑最短时间内投放到敌人阵地上子弹的多寡。

也就是大力出奇迹。

不管是枪支也好,还是火炮也罢,在没有间接瞄准装置之前,有效射程都指的是弹药直线飞行的这一段。

虽然说因为地心引力的原因,飞行了一段距离之后,弹丸就会像地面坠落,但是,这不代表就没有杀伤力了。

对于马克沁的应用,有经典的一招,就是将枪口抬高,扫射到天空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子弹会形成一个扇面,从而击杀有效射程之外的敌人。

……

换句话说,若是当增加有效射程的举措,已经成为了阻碍的时候,不妨采取最具有性价比的办法!

然而,大明的火炮,倍径那是相当的高!

糟糕的糕!

因为这个时代,材料学根本就没有影子,使得红衣大炮也好,或者是佛郎机也罢,倍径一塌糊涂。

有些火炮的倍径远远的超过了40,有些却只有20不到。甚至碗口炮还就是一个大号的烟花!

若想增加火炮的威力,只有树立起倍径这个理念来,在现有科技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规范倍径,才能发挥出火炮应有的作用。

朱慈炯想明白了关节,对一众工匠道:

“命令,今后所铸火炮,陆军所用当以炮管口径的20倍为最低,45倍为最佳长度,船只所用火炮,当以3052倍之间。”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